人物速写:

郑坚烽,惠来县岐石镇双湖村双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尝试实现机械化生产,自己研究安装自动喷灌设施,坚持生产健康环保的农业产品,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业近百人。该合作社已成为惠来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现代农业模式初具雏形。

谷雨前后,惠来县岐石镇双湖村双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承包的“长寿园”,通过整个冬季的“晒土”,在初升旭日的照耀下,冒着缕缕白烟。合作社的“领头羊”郑坚烽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当天他要驾驶一辆中型拖拉机完成数十亩旱园的翻土、平土、培畦。


01

科学种田,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要放在以前,整理数十亩土地需要10多位农民干两天左右才能完成,”郑坚烽娴熟地驾驶着拖拉机,只见拖拉机所到之处,原本板结的沙质土变得松软无比,变成一排排平整的田畦,“一辆拖拉机能同时完成翻土、平土、培畦等整理土地环节,农业科技带给农民的好处多多,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郑坚烽说。


午后气温开始升高,郑坚烽来到红萝卜园的田埂上,拧开一个个水龙头,铺设在田地里的塑料软管顿时流出了一道道细长的水流,红萝卜苗在清水的浇灌下更显嫩绿。“几年来,我们采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大量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郑坚烽说:“科学种植,路子才能越走越宽。”10多年前,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后,他决心用农科知识改变双湖村延续数百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人力劳动模式,尝试实现机械化生产,为此每年都会购置一批农业机械。同时,郑坚烽自己鼓捣出一套自动喷灌设施,既节水又高效。

02

当农民既要懂得种植又要懂得经营

“多亏了坚烽兄眼光独到,提醒我们不要提前收获红萝卜,现在不仅产量增长了,价格也上涨了。”一位合作社社员告诉记者,春节前他找到郑坚烽商量,打算提前收获自家菜园里的红萝卜,“坚烽兄耐心地给我解释,认为此时红萝卜长势不错,应该‘捂’在地里,推迟收获。”交流后他半信半疑,勉强接受郑坚烽的建议。今年元宵节前后,他菜园里的红萝卜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增加了一笔收入,逢人便称赞郑坚烽的判断准确。


“当农民要懂得市场变化。”郑坚烽十分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根据丰富的经验判断市场行情,决定合作社的种植计划。郑坚烽认为,应该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种植与经营策略,才能确保增产增收。所谓“人无我有”,就是要勇于推出新产品;“人有我新”就是要应用现代新技术使新产品更新换代;“人新我特”就是要赋予新产品生态元素与文化内涵。“只要是健康环保的农业产品都不会没有市场销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开拓。”郑坚烽说。

03

带领乡亲致富是我的心愿

郑坚烽的童年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晒日沐雨,异常艰辛。在那漫长的青少年时期,他和乡亲们日夜劳动的背影,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农民兄弟的艰辛与劳累,激发他决心在农业领域干出一番成绩。

“长期以来农村信息闭塞,农民不仅要靠天吃饭,还要因为市场供求的不确定性而忧心,”郑坚烽心疼地说:“干农活脏苦累,碰上天灾颗粒无收,即使增收了遇上市场行情不好也挣不回成本。” 10多年前,在珠三角农产品销售市场闯荡了20多年的郑坚烽毅然回乡耕地种田。当有人问他为何回乡种田时,他坚定地回答:“带领乡亲致富是我的愿望!”郑坚烽思索良久,认为自己只有成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带领村民发展规模化种养,实现他的夙愿。


目前,双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已经吸引不少农户入股,种养面积500多亩,已经成为惠来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并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业近百人,现代农业模式初具雏形。

来 源:i揭阳(记者:黄健新 通讯员:黄实贤)

供图:岐石镇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西风瘦)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