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在推出新车型方面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我们已快速做出改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适应中国速度。”4月23日,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接受飞灵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日产在中国转型将全面提速。



作为日产在中国区域的新负责人,马智欣表示,凭借其在全球化管理经验及对中国市场的充分理解和深刻认知,其将重点聚焦于制定区域未来战略、提升本土运营效率,同时加强中国区与全球业务的协同联动。

马智欣认为,日产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实力,包括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技术传承,只是之前在市场规划方面反应不够迅速。接下来,日产在中国的战略非常明确,首先就是必须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按照计划,到2027年夏季,日产在中国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的数量,将从原本的8款提升到10款,10款之中有9款都是日产品牌的车型。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日产也带来了其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与纯电轿车N7。其中,N7将在4月27日正式上市。在今年晚些时候,日产在中国还将会再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



不仅如此,日产汽车还将加大投入,为转型战略提供资金保障。按照计划,未来3年,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以容纳4000名员工。

在产品开发节奏上,日产也强调要跟上“中国速度”。“我们跟以前的合资公司不同了,现在我们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也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的开发。”马智欣表示,日产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拥有高度话语权,包括对产品性能,动力配置等方面的决策,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等总部的反馈回复来指导行动。

在坚持日产安全标准质量的前提下,日产在中国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其举例,日产N7从2024年4月北京车展上的概念车,到2025年4月开启全国预订,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就是日产与东风汽车一道用“中国速度”分秒必争的结果。



与此同时,马智欣也强调,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领先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帮助日产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目前不少跨国车企的主流选择。目前,日产已经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以提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与智能座舱的竞争力。另外,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日产与文远知行(WeRide)在苏州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实地运营测试,2023年起至今,测试车队已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4万公里。

“与更多优质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通过这种更聪明、更灵活的开放协作模式,我们不仅可以加快产品推出速度,还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马智欣说道。

在这一过程中,日产方面也希望打造出产品的差异化,在产品中体现日产独有的特色,即用户一坐进车里,不需要标识,就能立刻感受到这是一辆日产汽车。这种独特的品牌感知,需要从外观设计、车内体验等多方面入手。

对于整体市场的判断,马智欣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EV和插混PHEV)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但燃油车不会完全退出市场。“未来仍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共存。”马智欣说道。

基于此,日产在中国将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出行需求,加速导入均衡的产品组合,向消费者提供涵盖轿车、SUV、皮卡在内的多种车型,以及包括燃油、纯电、插混、增程在内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



在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型的同时,日产也会同步推进出口计划。“我们在中国研发、设计、生产的车型都会考虑不只在中国要成功,也要实现出口,所以我们所有的车型都出于同时开发国内和国外版的考虑,这是我们新节奏、新战略。”马智欣表示,整车出口对日产中国至关重要,力求年内实现出口的重大突破。

马智欣认为,依托日产汽车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和丰富的出口业务经验,日产将充分发挥各市场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根据全球各地市场的现状,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制定不同的出口策略,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据介绍,本次车展上亮相的Frontier Pro PHEV与纯电轿车N7这两款新品,都会在一年之内开始出口。至于具体时间和出口目的地,日产将在合适的时间公布。这也是日产汽车对“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一个成果兑现。

“就像中国常说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每一次的危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马智行表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希望能够让日产的中国业务能够重回正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