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近20年来遭遇的规模最大的恐袭事件,反映了印度方面此前的反恐工作不及格。诡异的是莫迪政府在完全没有任何举证的情况下,直接将矛头对准巴基斯坦,让巴印关系瞬间剑拔弩张。如果放任这种“恶意螺旋”继续下去,极有可能发生无法收场的后果,甚至威胁到中国利益。
先简单介绍下事件经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日前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17人受伤。随后,极端组织“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宣称对袭击负责,但印度政府直接指控巴基斯坦为“幕后支持者”,并于案发第二天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报复措施,包括威胁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关闭两国唯一陆路口岸阿塔里综合检查站、驱逐巴基斯坦驻印军事顾问、吊销巴公民签证等等。
巴方坚决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在4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要求印度就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拿出证据。并强调,如果印度撤销对巴基斯坦驻印高级专员公署的安保措施,巴方也将在巴基斯坦采取同样的做法;巴方不依赖任何国家,有能力独立应对一切挑战。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已做好应对准备,警告任何人不要误判形势,如果印度切断河流水源,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巴基斯坦方面将作出回应。
印度这次的动作中最具争议的是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条约由世界银行调解,于1960年签署,规定印度控制东部河流,巴基斯坦控制西部河流。这次印度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要暂停条约,直接威胁巴基斯坦的生存命脉,要知道印度河及其支流承担了巴基斯坦全国大部分的农业灌溉和水电供应。
面对印度的“断水”威胁,巴基斯坦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巴基斯坦迅速宣布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的一切贸易、驱逐印度驻巴国防和海军顾问,并将印度驻巴外交人员从55人缩减至30人。巴国防部长阿西夫警告称,印度的行动已构成“低强度战争”,巴方将以“全力回应”应对任何升级。
印度遭遇恐怖袭击,必定能够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同情,但如果在没有任何举证的情况下,将水资源作为政治工具打击报复巴基斯坦,极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厌恶。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是和邻国共享河流的,非洲的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亚洲的湄公河、沙尔温江,欧洲的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格兰德河、科罗拉多河等等,都是多国共享水资源,印度一旦开了任意给邻国“断水”的先例,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破坏,犯了国际社会的大忌。
在我看来,印度莫迪政府之所以选择如此不明智应对方式,除了目光短视外,还可能想要借反恐转移国内经济困境和政治压力,也可能希望通过制造和巴基斯坦地紧张关系,打击“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进程,换取美国的关税减免和战略投资。但这显然是在玩火,巴基斯坦人民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情况下必定会全力反击,倘若因为“水源争夺”导致军事冲突,对印度没有任何好处。特别是威胁到中国利益,中方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