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日本埼玉县八潮市,74岁的卡车司机田中一郎驾车经过路口时,地面突然塌陷,形成了一个宽10米,深6米的巨坑。

卡车坠入坑中,司机被困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当地消防员迅速抵达现场,此时司机意识清醒,还能和救援人员对话沟通。

当时大家都以为救援会顺利展开,用不了多久,司机就能被救上来,安然无恙。

可没想到,这一救,就是88天。

截止现在,司机仍然没有被救出来,而且还因为救援人员的失误,掉进了坑洞下方的城市主下水管道中,至今生死未卜。



其实在消防员刚刚到达现场的时候,他们是有很大希望把司机给救上来的。

因为当时的坑洞宽10米,深6米,而司机驾驶的载重2吨的货车,车长大概是4.2米。

救援人员可以清楚的看到司机的位置,并且和他进行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员选择了系绳下坑的方式,打算把司机给抱出来。

可是没想到,当消防员系绳下坑时,居然遭遇了二次塌陷,救援人员险些被掩埋的同时,坑洞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

于是,救援人员改变策略,尝试用吊车作业,直接将卡车给吊出来,这样困在驾驶室内的司机也会随之获救。

可是没想到,第一次下吊时,钢丝因为强度不够,居然意外断裂。



第二次作业时,路面出现了第二次塌陷。

等到第三次尝试的时候,卡车的车头和货斗没能承受得住重力,居然出现了分离,而固定钢丝的地方是货斗。

所以,最后只有货斗被吊了出来,而车头又再一次掉回坑中。



接连几次的尝试,不仅没能顺利将司机救出,反而导致坑洞扩大至40米宽,15米深,形成 “双坑连环” 的结构。

又因为坑洞下方是城市主管道,司机连人带车被直接冲进了下水道。



没救上来不说,人还被冲进了下水道,这下该怎么办?

于是,当地政府立刻下令要进行“封闭式救援”。

他们一方面要求周边12个城市120万居民暂停使用下水道。

另一方面,用挖掘机继续挖掘洞口,并且试图抽干里面的污水,再挖掘斜坡通道接近被困者。

听起来似乎有点可行,可是整个方案需要耗时3个月的时间。

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司机大爷生死未卜,因为污水浑浊,能见度不足0.5 米,水下无人机根本无法定位其具体位置。

热成像仪曾捕捉到微弱热源,但声波探测未获回应,生命体征存疑。

换句话说,别说是困在满是污水的下水道里,就是正常健康的成年人,3个月的时间不吃不喝,那也活不下去啊。

可是当地政府却坚持要采取这个方案,先修建临时下水道分流污水,再挖掘斜坡通道接近被困者。

可能这时候,他们心里面也清楚司机大爷生存几率渺茫,倒不如借机搞工程,同时也可以拖延时间,回避他们的责任。

等到几个月后,真的给司机的尸体打捞上来了,那时候就可以说:我们也尽力了,这几个月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附近120万居民都没有下水道用,就为了救他,还想怎么样呢?

所以,这件事一直拖到了现在,88天了,救援行动仍然继续。

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的挖掘工程仍在继续。

因为埼玉县政府这两天宣布,预计5月中旬之后会启动对司机的正式搜救工作,而周边下水道系统的全面修复及安全加固工程预计需要5至7年时间完成。。。

所以,这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搜救行动了,而是一个庞大的市政工程,日本民众交上去的税都花到这上面去了。

说起来,还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啊。



同时,更加离谱的是,发生了这种灾难之后。

日本电视台居然跑过来24小时直播救援现场,这不就是在消费苦难吗?》

收视率难道要高于人命吗?



那么,为什么好端端的路面会突然塌陷呢?

其实,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地下始建于1983年的主下水道因腐蚀穿孔,导致路基被污水掏空,才会发生塌陷。

说白了,就是年久失修,管道老化了。

这还不只是个例。

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约1万起道路塌陷事故,其中超过2600起是由下水道破裂直接引发的。

管道老化,那么更换就是了。

可是,面对庞大的基础设施翻修需求,日本各地政府一时间捉襟见肘,只能普遍上调水费,全国平均涨幅在5%-30%之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40%的大幅调价。

但即便如此,因为一些老旧管道主要分布在居民区的入户支线部分,政府只负责公共道路下面的管道维护,而居民区下面的改造,则需要居民自行承担费用。

于是,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我记得每次到夏天刮台风,道路积水的时候,就有公知跑出来拿日本举例。

说日本的下水道多么多么的好,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再一次刷爆网络。



最出名的,就是位于日本埼玉县春日部市国道16号沿线的地下约50米处,为了防止集中暴雨而采用地下盾构进式建造的巨型隧道。

网上很多照片,很多文章都是吹嘘这个的。

可现在,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次管道腐蚀,路面塌陷所发生的地方,就在日本埼玉县八潮市。

也不知道现在,公知的脸肿了没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