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真的有外星生命吗?人类是否孤独地存在于这片浩瀚星海?这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终极问题,可能即将迎来转折性的答案!近日,剑桥大学科学家使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124光年外的系外行星K2-18b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强的潜在生命信号——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



为什么这个发现如此重要?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真的找到了外星生命?

超级地球K2-18b可能是外星生命摇篮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这颗"明星行星"K2-18b。它位于狮子座方向124光年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地球"——质量是地球的8.6倍,体积比地球大了2.6倍。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苹果,那K2-18b就像是一个大西瓜!



这颗行星围绕一颗红矮星公转,轨道正好位于所谓的"宜居带"内。什么是宜居带?简单说,就是行星表面温度适中,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区域——不会冷得结冰,也不会热得蒸发。这就像是宇宙中的"三只熊效应":不会太热,不会太冷,而是刚刚好!



中国天文学家早在2019年就参与了对K2-18b的研究。当时,北京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使用国内设备配合国际观测数据,确认该行星大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发现让K2-18b跻身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行列。

比地球浓几千倍的神秘气体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次真正令科学家兴奋的发现:DMS和DMDS。这两种气体听起来很陌生,但它们在地球上可是"生命专属"的标志。

在地球上,DMS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尤其是在它们死亡或被掠食者吃掉时释放更多。这种气体有一股类似煮熟卷心菜的气味(闻起来可不太美好)。而DMDS则更臭,有点像腐烂大蒜的味道。如果你曾经闻过臭豆腐或榴莲的气味,那就能大致想象这些分子的"香气"了。



有趣的是,K2-18b上这两种气体的浓度高得惊人——达到了大气成分的十万分之十!相比之下,地球大气中的浓度大约是十亿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地球上的DMS是一滴水,那K2-18b上的就是一整杯!这种高浓度让科学家们不得不思考:难道那里有大量微生物在疯狂"放气"?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表明,在地球上,每平方公里海洋每天可产生约20-30克DMS。按照K2-18b的浓度推算,如果是类似的生物过程,那里的"生物产气率"可能比地球高出数千倍!这个数字实在令人震惊。

如何闻到124光年外的“气味”?

你可能会好奇:科学家是怎么"闻到"124光年外行星上的气体的?他们又不可能派人去采样。

答案是凌日光谱分析技术——这项技术就像是宇宙中的"透视眼"。当K2-18b从它的恒星前面经过时,恒星的光线会穿过行星的大气层,然后被韦伯望远镜捕捉到。不同的气体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在光谱中留下独特的"指纹"。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这些"指纹",就能确定行星大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这就像是你隔着一堵墙,通过气味判断邻居在煮什么菜一样。只不过科学家是隔着124光年的距离,通过光线判断另一个世界的"气味"!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WST)是这次发现的功臣。它造价约100亿美元(约合700亿人民币),主镜直径6.5米,比哈勃望远镜大7倍。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JWST的建造,但中国天文学家积极参与了观测数据的分析工作。目前,中国正在开发自己的空间望远镜"巡天",预计将于2027年发射,它将在更大的视场内开展类似的观测。

距离确认还有多远?

但我们还不能立即庆祝发现外星生命。这次发现的可靠性为"三西格玛"水平——这意味着大约有99.7%的可能性是真实的,但仍有0.3%的几率是误测。

为了进一步确认,科学家们计划用JWST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大约需要16到24小时的"深度凝视"。这就像是侦探在案发现场反复搜寻证据一样,科学探索需要耐心和细致。



中国科学家也在积极参与这一过程。上海天文台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FAST("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搜寻来自K2-18b方向的可能的技术信号。虽然目前的发现更可能暗示微生物级别的生命,但科学家们不想错过任何可能性。

K2-18b是个巨大的水世界?

根据现有数据,K2-18b很可能是一颗"海洋行星"——表面覆盖着深厚的液态水海洋,上面笼罩着厚重的大气层。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陆地的星球,到处都是海洋,深度可能达到数百公里!这比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约11公里深)深得多。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可能以完全不同于地球的方式进化。



如果K2-18b确实是颗海洋行星,那么高浓度的DMS和DMDS就变得更加合理——大量的海洋微生物可能正在那个遥远的世界里繁衍生息,释放着这些气体。科学家甚至推测,这些微生物可能形成了覆盖整个行星的巨大生物圈!

为何科学家如此谨慎?

提到系外行星上的生命信号,许多天文学家都记得2020年的"金星磷化氢事件"。当时,科学家在金星大气中发现了磷化氢,这种气体在地球上主要由微生物产生。



媒体立即炸开了锅,"金星生命"的消息霸占了各大头条。但随后的研究发现,这可能只是仪器误差或未知的非生物化学反应。这次集体"翻车"事件,让科学家们在面对K2-18b的发现时变得异常谨慎。



中国科学家在对待这类发现时,尤其注重理性和谨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评论称,虽然K2-18b的发现令人兴奋,但在确认前,仍需要排除所有可能的非生物解释。这种严谨的态度是科学研究的基石。

宇宙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热闹

如果K2-18b上真的存在生命,那将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因为它围绕的是一颗红矮星。

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占银河系恒星总数的约70-80%。相比之下,像我们太阳这样的G型恒星只占约7-8%。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怀疑红矮星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因为红矮星常有剧烈的耀斑爆发,可能会摧毁行星大气层和潜在的生命。



但K2-18b的发现可能改变这一观点。如果红矮星系统中的行星能够孕育生命,那么宇宙中适合生命的"房产"数量将大幅增加!

下一步科学家要做什么?

K2-18b的发现只是一个开始。科学家们已经规划了一系列后续研究:

首先,他们需要再次用JWST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争取达到"五西格玛"水平。



其次,科学家们正在实验室中模拟K2-18b的大气条件,看看是否可能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如此高浓度的DMS和DMDS。毕竟,外星环境可能有我们尚未了解的化学反应路径。

最后,他们还将观察K2-18b的季节性变化。如果DMS和DMDS的浓度随季节变化,那将是生物活动的更强有力证据。

我们在宇宙中真的不孤单?

K2-18b的发现,让"我们在宇宙中不孤单"这句话第一次有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虽然我们还需要更多证据来确认,但这无疑是人类寻找外星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如果K2-18b上真的存在生命,这种古老的哲学观念将获得新的维度——我们不仅与地球自然界相连,可能还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网络相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