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居民向现代快报记者反映,原本为了行人安全过街打造的新庄地下人行通道,在试运行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受到大家的青睐,主动走的人比较少。4月下旬,现代快报记者多次探访发现,由于地面仍有红绿灯、斑马线可供行人通过,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走地面过街。新庄地下通道也确实存在连接的人行道狭窄、入口不明显、部分电梯停运等问题。

南京市建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新庄地下人行通道周边已经开始了交通微改造,即将打造慢行系统。待微改造完成后,现有地下通道能够通达的方向,将取消对应的地面行人过街斑马线,引导行人全部从地下过街,更加方便和安全。

工作日早高峰地下通道行人稀少

提起新庄广场,大多数南京人的印象是车多人多、地面交通复杂。2024年初,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南京新庄地下人行通道建成试运行,行人除了从地面等红绿灯过街,也可以走地下通道通行。


4月23日早高峰8点左右,记者从南京林业大学·新庄地铁站(以下称“新庄地铁站”)1号口出站。此时正值上班早高峰,地图软件上附近多条道路显示为红色、黄色,表示处于较为拥堵的情况。记者发现,此时的新庄广场机动车道车流量比较大,非机动车道上自行车、电瓶车往来密集,大批要前往六角广场、紫金联合立方的行人,在等红绿灯过街。


以从地铁1号口前往红山路、和燕路方向为例,行人从地面过街,需要等3个红绿灯,且最后一段地面没有人行道。由于红绿灯等待时间较长,一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甚至闯红灯过街,时不时就会出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的情况,存在一定危险性。


那么走地下通道怎么过街?新庄地下人行通道主通道呈“Y”字形布置,以玄武大道绿化中分带下为交会点,地下通道向北穿过玄武大道延伸至六角广场;向西从高架下方延伸至紫金联合立方,并设置有2个出入口,分别对应红山路与龙蟠路;向东南延伸至新庄地铁站1号口附近。


由于地下通道并未直接与地铁站连通,记者从新庄地铁站1号出站后,并不能直接看到地下通道入口,而是需要沿着半边停满非机动车的人行道向前走几十米,才能在与行人等候红绿灯过街位置的反方向,看到一部电梯。记者注意到,这一路走过来,在新庄立交桥墩及地下通道入口处,有两处较为醒目的“前方新庄地下通道 直通六角广场”的指示牌。不过,如果不是附近居民,可能很难在一出地铁站就注意到远方桥墩上的指示标贴。


探访中记者发现,地下通道的各个出入口都设置了上下行电梯,其实还是很方便的,和地面相比,步行距离也差不多,还不用等长长的红灯。不过,在探访的近一个小时里,通道内各个方向的行人都不算太多。


此外,记者还发现,地下通道通向六角广场方向的上下电梯写有“手扶梯临时封闭,带来不便请谅解”的警示牌,均已停运。紫金联合立方两个方向的出入口上下行电梯都在正常运行,但北向通道出入口受桥墩及联合立方地下室影响只能就现状地形建在坡上,与红山路有约3米的高差且并无电梯,行人需要爬20多级台阶才能到出入口。

地下通道存在部分“先天不足”

新庄广场位于玄武大道、红山路等6条城市道路交会处,可以说是南京交通最为繁忙的路口之一。长期以来,车流量大、地面环岛绕行远、路口多、红灯时间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

2024年初,新庄立交地下过街通道建设工程建成投用,得到了不少市民网友点赞。“再也不用在立交桥下顶着大太阳等那个老长老长还老是出故障的红绿灯了!”“原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公交站台,互相之间要走过去太不容易了,现在有了地下通道方便多了!”“每个出口都有自动扶梯上下,真的很方便!”


那么,试运行期间为何人流稀少?探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不熟悉新庄广场的行人来说,从新庄地铁站1号口出来,一眼是看不到附近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如果不是看到了指示牌,则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地下通道可走。而紫金联合立方的北向通道出入口建在土坡上,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爬起来也是有些困难。


也有附近居民认为,行人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通道既不连接地铁站,也不通往玄武湖公园翠洲方向,仅能实现单一的过街功能,容易被从地面等红灯通行的方式取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新庄立交下地管线非常复杂,而且还有桥墩的桩基都在地下,目前不具备往国展方向连通的条件。而与地铁站相连的设计,通道内是有预留的,但是如果连通,需要走南林大校园内地下,地铁方也要打通新的出口,目前来看,还不具备条件。

地下通道周边正进行交通微改造

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也注意到了地下通道行人较少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行人长期以来习惯了等红绿灯过街,对地下通道可能不适应,所以感觉使用率不那么高。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行人安全过街,同时也提升地面交通的运行效率,目前,南京正对地下通道周边进行交通微改造,通过增加引导牌、拓宽人行道、消除障碍物等,引导行人从地下通道过街。“比如从新庄地铁站1号口出来看到的指示牌,就是新加的。”

交通微改造都要改什么?具体来说,从新庄地铁站出来到地下通道入口处,现状是比较狭窄的人行道,这里后期会往绿化带方向拓宽一下,沿途的非机动车停车区也会取消。此外,还会加装部分护栏和引导标志。这些微改造预计五月底可以完成。

“做完之后,有通道的地方,上面的人行斑马线都是要取消的,引导行人走地下通道过街。”他表示,根据此前设计,行人走地上和地下通道的步行距离差不了太多,再加上地上等红灯的时间,走地上和地下通道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但会更加安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娜 张文颖 实习生 赵萍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