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27岁“准新郎”加班猝死?
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婚礼变葬礼?
2025年4月23日。
武汉猿辅导因一则新闻成为舆论焦点。
随着更多人的关注,讨论声浪持续高涨。
2025年4月25日中午,猿辅导终于做出了回应。
然而,他们的回应却让本就沸腾的舆论再次掀起波澜。
突发!武汉猿辅导员工加班猝死
2025年4月23日晚。
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26岁男性员工突然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作为一家知名的在线教育机构。
猿辅导在课外培训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没想到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登上热搜榜。
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当天公司以“系统故障”为由通知全员放假。
但楼下却停满了警车、救护车以及殡仪馆车辆。
现场氛围让人感到不安。
24日,武汉警方确认了“确有猝死事件”的消息。
劳动保障部门表示,工伤认定需要经过严格调查,目前双方尚未提交相关材料。
这已经不是猿辅导武汉公司第一次陷入争议之中。
早在2023年,就有前员工爆料称公司实行“军事化管理”。
每天加班超过6小时是家常便饭。
高峰期甚至从早上9点忙到深夜12点。
员工连吃饭和上厕所都需要向组长报告,稍有不慎就会被扣绩效或直接开除。
高峰时期,甚至出现一个人要同时服务400名学生的情况。
巨大的压力让不少员工“每天焦虑到崩溃”,被网友怒斥为“血汗工厂”。
尽管公司曾辩解称“行业压力大,加班普遍”,
但在招聘平台上,他们却标榜“双休”“拒绝职场PUA”,
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被指为“阴阳操作”。
事件发酵后,在职员工的心态受到严重影响。
一位刚入职两天的培训岗员工表示,自己因为“累到无法承受”而迅速离职。
更有同批新人在第一天就选择离开。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公司虽然恢复了正常办公,但安保措施明显升级。
事发楼层的消防通道被锁死,进出需要密码验证,整个环境显得格外压抑。
随着死亡员工家属发声,这起悲剧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自幼失去父亲、名校毕业、刚刚领证准备结婚。
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心。
家属发声,死亡员工家庭背景曝光
根据内部消息透露。
猝死员工李某某今年26岁,已在该公司工作五年。
原计划于2025年5月2日举行婚礼,并已领取结婚证。
其大伯母含泪讲述。
李某某从小生活艰辛。
父亲早逝,母亲随后改嫁。
如今家中还有尚未婚嫁的姐姐,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作为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他承载着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
原定于5月2日举行的婚礼是他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这场精心筹备的喜事却因突如其来的悲剧戛然而止。
据亲属回忆,4月22日晚8点。
李某某在加班时曾与未婚妻通话。
但一个小时后彻底失联。
家属当晚报警求助,但由于公司门禁森严,错过了最后的救援机会。
直到次日上午,保洁员才发现他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救护车记录显示,其死亡时间为23日上午9点43分。
事发地点确认为猿辅导武汉公司办公楼层。
网友们对李某某的遭遇纷纷表示同情。
评论指出:
“一个农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努力工作改变命运,却倒在了婚礼前夕。
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有网友感慨:
教育企业本应传递知识的温暖,
却让员工在连“上厕所自由”都难以保证的高压下透支生命。
当“狼性文化”演变成“吃人文化”,再高的估值也无法挽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更有网友呼吁:
996不是福报,健康才是劳动者最坚实的底线。
这件事必须得到公正处理!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
2025年4月25日,武汉猿辅导终于做出了回应。
然而,他们的回应却引发了更大的不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官方回应却被指“避重就轻”
事件发酵两天后。
猿辅导通过界面新闻等媒体发布了书面声明。
声明中提到李某某“爱岗敬业、业绩突出”。
并强调公司与家属同样悲痛,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处理后事。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原本还感到些许安慰。
然而,猿辅导接下来的说法却令人大跌眼镜。
他们明确表示“事件发生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调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并未安排加班”。
这一表述被网友认为是在推卸责任,试图将事件与工作强度脱钩。
这一回应存在三大争议点。
首先是时间线上的矛盾。
家属称李某某22日晚9点仍在加班。
但公司却将其定义为“调休日”,似乎暗示死亡时间不属于工作时段。
其次是关于“未安排加班”的质疑。
虽然公司当天可能确实没有正式要求员工加班,
但根据前员工爆料,该公司的“自愿加班”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通过绩效考核和辞退威胁等手段,员工往往被迫延长工作时间。
甚至有网友提出疑问:
如果员工在调休日猝死与工作无关,那公司为何在事发当天以“网络故障”为由紧急调休并封锁办公区?
种种疑点使得猿辅导的回应未能平息公众对系统性过劳的愤怒,
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网友们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近年来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舆论风向:反内卷呼声再起
2022年2月。
B站武汉分公司一名25岁的内容审核员“暮色木心”因脑出血不幸去世。
家属表示其春节期间被要求加班,但B站坚称不存在超时工作情况。
考勤记录显示“正常上下班”,引发广泛讨论。
2020年12月29日凌晨。
拼多多新疆买菜员工张某霏下班途中突然晕倒,经6小时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3岁。
尽管多数公司在事后强调“员工自愿加班”“未安排超时工作”,
并通过抚恤金、承担医疗费用等方式缓解舆论压力,
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依然让人心痛不已。
更令人痛心的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猝死需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岗位、48小时内抢救无效”三个条件。
若员工在健身房、家中或其他场所发生意外,或抢救时间超过48小时,则通常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将“过劳死”纳入独立医学或法律范畴。
专家指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潜在疾病,过度劳累只是诱因。
因此,李某某的死亡是否能够被认定为工伤,仍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许多大厂已经取消了“大小周”和“996”制度,
甚至强制要求员工按时下班,
但在就业市场上,仍有大量企业无法提供最基本的双休待遇。
甚至有些公司将“能接受加班”作为了招聘的基本条件之一。
2025年4月,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典型事件。
29岁的服装设计师李某在招聘软件上询问某服饰公司设计岗位的休息制度。
得知是单休后,李某礼貌回复“没兴趣”。
却遭到品牌总监王某明的激烈批评:
“你几斤几两?”“下等人没资格谈双休!”“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
这段对话被曝光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了全网打工人的共鸣。
面对舆论压力,企业迅速做出“三重变脸”:
火速辞退涉事HR,并撤下招聘信息。
这类事件并非个例。
早在2022年,太原、长沙等地的企业就曾因贬低双休制度而引发争议。
例如某公司声称“成功不需要双休”“底薪是对无能者的施舍”,
并将追求双休的需求与“缺乏事业心”挂钩。
根据《劳动法》,我国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
单休实际上已涉嫌违法。
然而,在电商、教育培训等行业,单休和大小周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
早在2024年,霍启刚就在两会提案中建议延长年假并强制休假。
而在2025年的两会上,
霍启刚的提案更是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假期的政策会逐步完善。
我们也期待着“假期的曙光”早日到来。
李某某的离世为众多企业和老板敲响了警钟。
资本追求利润无可厚非,
但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发展注定无法长久。
反对内卷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法律和监管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猿辅导回应员工猝死事件:“所在团队未安排加班” 家属称其童年丧父,自律考上名校.封面新闻.2025-04-25
前员工称1人负责400学生,猿辅导一老师办公室猝死!官方介入调查,家属称其原定5月结婚.杭州日报.2025-04-25
“下等人”没资格双休:哪来的职场傲慢?丨中听.大象新闻.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