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称,胡塞武装在22日晚,又击落了一架美军MQ-9型无人机。同时,胡塞武装还用导弹和无人机,再次袭击了美国的“杜鲁门号”航母和“卡尔文森号”航母。

据环球网的消息,胡塞武装发言人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迈赫迪·马沙特表示,在军事层面上,美国所做的一切对胡塞武装的影响,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除了伤害平民,他一无所获,美国的航母和战略轰炸机已经不管用了!

不得不说,胡塞武装的这句话,对美国侮辱性极强。

消息传出后,五角大楼保持了沉默。但国际舆论也没放过美国,毕竟作为全球最强军事力量,美国为何对地区武装组织的挑衅束手无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特朗普这次真是给自己制造了个大麻烦,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恢复红海航行自由"行动以来,美国海军累计向该地区派遣了2个航母战斗群,出动B-2隐形轰炸机超过200架次。3周的时间,消耗近15亿美元。



但战局发展完全背离了特朗普的预期,造价130亿美元的"杜鲁门"号航母在参战两个月后被迫撤离战区,转由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

虽然美国海军拒绝证实航母受损情况,但开源卫星数据显示,这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确实停止了舰载机起降作业。

而在MQ-9"死神"无人机频繁折戟之后,美军近期也紧急为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加挂AGM-88E反辐射导弹。

胡塞武装的战术革新远超外界预期,他们采用俄制"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与国产"火山-3"弹道导弹构建的复合防空网,配合伊朗提供的"信仰-373"防空系统,形成了200公里范围的防御纵深。这种"高低搭配"的防空策略,使美军不得不重新调整空中打击方案。

他们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作战视频显示,经过改装的民用渔船可搭载射程180公里的反舰导弹,利用红海复杂水文环境实施"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



在红海航运问题上,美国的军事行动同样陷入僵局,尽管累计发射了价值4.7亿美元的各类导弹,但曼德海峡的商船通行量反而同比下降了37%。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空袭不会阻止我们对加沙地带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立场,直到对他们的侵略停止、封锁解除。

美国媒体《新闻周刊》报道称,特朗普已经深陷泥潭。

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胡塞武装控制区域反而从战前的3个省扩张至12个,实际掌控着也门80%以上人口。

美国近期想找所谓的“战争代理人”,但是沙特与阿联酋在经历9年军事介入后,已明确表示不会参与新行动;卡塔尔则担心卷入地区教派冲突;就连也门流亡政府也顾虑与以色列公开合作的政治代价。这种孤立局面迫使美军不得不独自承担日均3800万美元的作战开支。

面对困局,五角大楼内部出现策略分歧。主张地面介入的"鹰派"认为,只有特种部队渗透才能彻底摧毁胡塞武装的导弹基地;而"现实派"则警告,也门山地地形可能让美军重蹈阿富汗覆辙。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胡塞武装已经动摇了美国霸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今,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数量已从54个缩减至28个。



而美国面对胡塞武装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当前正陷入三重战略困境。首当其冲的是军力部署的全球性失衡。随着"重返亚太"战略持续推进,美军60%以上海军力量已调往印太地区。在中东这个传统战略要地,航母战斗群数量较十年前缩减了40%。

其次,伊朗核协议谈判的僵局牵制着美国行动。自谈判重启以来,美伊双方已在多轮磋商中互探底线。知情人士透露,伊朗明确要求将解除对胡塞武装制裁作为协议组成部分。这种微妙关联让美国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始终投鼠忌器,生怕触动伊朗的敏感神经。

更关键的是国内政治的掣肘,特朗普上台三个多月,团队已经面临着多重压力,持续发酵的国会骚乱调查,民主党发起的弹劾程序,以及高达67%的民众对中东政策不满率。



这种局面下,如果特朗普持续要淌中东这趟浑水,美国民众可第一个不买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