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多的是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很多时候,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正当美国忙着调停俄乌局势,关税政策持续引发各方反制之际,中东再次传来令白宫倍感头疼的消息。胡塞武装与美军的对抗持续升级,美伊第三轮谈判在即,以色列又因误袭联合国设施引发国际争议,三件大事如同连环炸弹,炸得美国焦头烂额。


先说胡塞武装的反击。4月25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他们在红海北部对美军“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发动了导弹袭击,并在也门上空击落一架美军MQ-9无人机。这已经是4月份以来胡塞武装击落的第7架MQ-9,冲突爆发至今累计击落22架。五角大楼罕见承认,过去6周内美军在也门损失了7架MQ-9无人机,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要知道,每架MQ-9造价高达320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用来击落它的地对空导弹仅需10万美元。这种“320倍成本差”的对抗模式,让美军陷入了“打不起”的尴尬境地。更狠的是,胡塞武装还扬言要尝试击落美军的B-2“幽灵”轰炸机。这款造价24亿美元、全球仅18架的隐身轰炸机一旦被击落,美国的军事神话将彻底崩塌。尽管B-2的隐身性能和防御系统堪称顶尖,但胡塞武装手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却是连美国都没有的“大杀器”。这种速度超过8马赫的导弹,若在B-2疏忽大意时发动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胡塞武装让美军焦头烂额之际,美伊第三轮谈判也在阿曼紧锣密鼓地进行。4月25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率团抵达阿曼,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展开间接对话。前两轮谈判中,双方立场强硬,互不让步,而特朗普政府在谈判前夕再次对伊朗施压,被伊朗怒斥“缺乏诚意”。更值得玩味的是,威特科夫在谈判前访问了俄罗斯,与普京讨论了俄乌局势,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在23日访问莫斯科,推动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签署。俄罗斯的介入让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更加难以奏效。俄伊条约不仅涉及能源、金融合作,还明确在军事上互相支持,这意味着伊朗在谈判中有了更坚实的后盾。美国若想迫使伊朗弃核,恐怕得先过俄罗斯这一关。


另一边,以色列的“失误”又给美国添了堵。4月25日,以色列军方承认,上个月以军误击加沙地带一处联合国设施,导致一名工作人员死亡。尽管以军辩称是“误判敌情”,但这种“失误”背后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无底线支持。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以色列的偏袒更是变本加厉,甚至默许其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如今,以色列的行为引发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而美国却选择沉默。这种“双标”操作,与美国自诩的“世界警察”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国内也爆发了抗议,民众举着“巴勒斯坦人的命也是命”的标语,要求政府停止杀戮。美国若继续纵容以色列,不仅会损害自身国际形象,还可能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这三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胡塞武装的反击削弱了美军的军事优势,美伊谈判的僵局暴露了美国外交的困境,以色列的鲁莽则加剧了中东的混乱。美国在调停俄乌、应对关税危机的同时,还要分心处理中东乱局,这种“多线作战”的压力正在考验其全球霸权的根基。更关键的是,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消耗战”、俄罗斯的地缘博弈、以色列的肆意妄为,都在挑战美国的权威。曾经的“超级大国”如今却在多个战场陷入被动,这或许就是霸权衰落的前兆。未来局势如何发展,且看美国如何接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