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展示的画面中,左边是地球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右边则是地狱般的火海。
“这是我让AI生成的一幅图,来描述世界处于和平或危机的十字路口。”在25日举办的上海论坛期间,主旨发言者金垣洙的一席开场白,引发听众对于人类文明往何处去的思考。
金垣洙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裁军事务高级代表。十余年来,他在多个高级职位上统筹协调联合国应对全球挑战。26日,金垣洙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
金垣洙表示,人类社会面临杀伤性武器、气候变化、颠覆性技术运用不当带来的三重威胁。全球治理存在领导力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应继续发挥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核心枢纽”作用,也期待中国以三大全球倡议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建设性力量。
应对三大挑战
记者:您认为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如何,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哪些“赤字”?联合国又能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何种作用?
金垣洙: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令人困扰,因为全球安全形势正处于强烈动荡——或许是极度动荡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不仅为应对安全挑战,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此外还有第三个重大挑战: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未知结果?为此,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全球治理架构,既要保障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最大化其普惠效益,同时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至于联合国的作用,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必须持续发挥作用。
其次,联合国安理会因大国博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安理会的决策架构。这需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达成共识,特别是五个常任理事国。改革任务固然艰巨,但已刻不容缓。
打造“核心枢纽”
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国际规则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有何现实意义?
金垣洙:多边主义正承受巨大压力,面临来自多个方向的严峻挑战。但无论如何,多边主义仍是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唯一可行路径。
我们必须继续确保多边主义作为建立全球解决方案的主要工具。而联合国这个最具普遍性的多边机构,始终是多边主义的核心所在。应当将联合国打造为“核心枢纽”,使其他多边机制围绕联合国协同运作。在未来80年,联合国也必须继续得到革新。
期待中国作用
记者:您曾强调,全球治理需要大国来领导,联合国依赖中国的力量。在您看来,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金垣洙:中国正在崛起,而当前全球领导力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无论是和平安全、人类发展还是人道援助等——都存在日益严重的赤字。
全球对领导力的需求在增长,但公共产品的供给却未能同步提升。供需缺口正在扩大。为弥合这一不断扩大的鸿沟,我希望中国会站出来,发挥更大的全球领导作用,为提供必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做出更大贡献。
我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国际社会正需要更多全球领导力。我相信中国提出的各项全球倡议将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认可。
大国应发挥引领
记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及其被运用于防务领域的前景,是否会对全球安全治理带来挑战?应当如何制定合理规则,防止安全危机?
金垣洙:我认为这可能是最急迫的议题之一。纵观人类历史,技术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积极面在于,新技术总能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福祉;而消极面则是,技术常被用于恶意目的,包括军事化应用。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在确保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相关风险。
同时,技术演进的速度远超监管体系的完善进程。而后者绝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各国立场不同、优先事项各异。
在此背景下,具备能力和资源的大国必须再次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找到共识基础,以此作为构建规范性框架的起点。
我建议包括中美在内的主要大国展开对话,先把寻求共识作为突破口,再逐步攻克更复杂的议题。毕竟,我们无法一蹴而就。从现实起点到最终目标,需要脚踏实地搭建前进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大国应当保持持续沟通,共同推进相关愿景。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专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全球治理陷“领导力赤字”,期待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