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副代表耿爽,直指美国滥用东道国地位,以“国家安全”为名,多次拒绝为中国外交官发放签证,甚至限制其家属就医和子女入学。这一幕,恰似2023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专机被拒入境事件重演——当时,俄方代表团因美国签证刁难,被迫通过视频参会,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却在社交媒体公开嘲讽:“莫斯科连派人参会的勇气都没有”。
耿爽在会议上列举的数字触目惊心:过去三年,美国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签证申请拒签率高达37%,远超平均水平。更恶劣的是,美方甚至以“技术性审查”为由,拖延发放签证长达数月,导致中国代表多次缺席关键议题的投票。这种“精准打击”并非孤立事件——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以“支持俄罗斯”为由,拒绝向古巴、伊朗等34国代表发放签证;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巴勒斯坦代表团因“与以色列关系紧张”被禁止入境。美国的行为早已突破国际法底线,《联合国总部协定》明确规定,东道国必须为会员国代表提供“不受阻碍的通行权”。
美国拒发签证,中国代表无法入境,耿爽发声,联合国搬迁势在必行
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更将外交人员的签证权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但美国却将签证变为政治武器:2023年,美国国务院内部备忘录泄露,文件显示签证官被要求“优先审查与中国科技企业有联系的外交人员”,并“选择性批准”。数据显示,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已达26亿美元,占预算缺口的70%以上。更令各国寒心的是,美国频繁利用“主场优势”干预联合国事务:2024年,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发言时,美方竟默许其切断巴勒斯坦代表的同声传译信号;2025年,美国以“预算紧张”为由,削减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经费,试图瘫痪对自身的监督机制。这场外交硬仗背后,是美国连续12年拖欠联合国会费超15亿美元,却对他国使节颐指气使的荒诞现实。正如俄罗斯代表会后所言:"美国一边要求各国遵守国际规则,一边用签证霸权制造'外交黑名单',这种双重标准才是最大的国际法破坏者。"
面对美国的种种霸道行径,国际社会的反弹日益强烈。2023年,非洲联盟牵头132个国家签署联合声明,正式要求重新评估联合国总部选址。这份声明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搬迁议题”推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俄罗斯第一时间响应,提议将总部迁至维也纳或日内瓦;中国虽暂未明确表态,但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被列入候选名单。
美国拒发签证,中国代表无法入境,耿爽发声,联合国搬迁势在必行
若联合国真的搬迁,何处能担此重任?目前,北京、日内瓦、圣保罗成为三大热门候选。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国际会议承办经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年吞吐量超1亿人次,上海自贸区已吸引62国设立领事馆。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贡献有目共睹:过去十年,中国维和人员数量居安理会五常之首,会费分摊比例从3%跃升至15%。
但搬迁绝非易事。美国凭借安理会一票否决权,多次阻挠相关提案。2019年俄罗斯首次提出搬迁时,美国联合盟友以60票反对、72票弃权的结果将其扼杀。此外,总部建筑群的产权归属、工作人员的安置等问题也错综复杂。纽约市已表态“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联合国”,洛克菲勒家族更威胁收回当年捐赠的土地。
美国拒发签证,中国代表无法入境,耿爽发声,联合国搬迁势在必行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正在掏空多边主义的根基。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言:“当东道国将联合国变成自家后院,这个机构的合法性就已荡然无存”。而中国的崛起,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个更公正、更包容的联合国,或许真的需要“换个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