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黄河在我们华夏大地上奔腾了数千年,是我们耳熟能详了大河,历史上很多典故都跟黄河有关。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中流砥柱”还有“海晏河清”,看着滔滔的黄河水,我们一直期待着终有海晏河清的一天。

最近在壶口瀑布景区,原本裹着泥沙的黄河水竟变成了清流飞瀑,引得来往游客纷纷拍照。



黄河水变清了,这可真是难见的奇观啊,变清的背后,又代表着什么迹象呢?

«——【·黄河水变清的原因·】——»

黄河全长约 5687 公里,从青海省流出,一路浩荡,经过 9 个省区,最终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



黄河年均水资源总量达 735 亿立方米,流经之处滋润了无数良田,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黄河文化。

但长期以来,黄河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水色浑浊发黄,俗语云“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 之名也由此而来。



黄河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理的大河之一。



壶口瀑布是著名的景点,想到这个地方,脑海中涌现的便是奔腾不休的黄棕色河水和泛白的浪花,在崖石间飞流,但是最近的壶口瀑布展现出的却是另一幅样貌,直接变清流瀑布了。

其实,除了今年,以往也出现过黄河水变清澈的现象,据记载,2025 年 4 月 19 日出现的这次黄河变清,已经是黄河历史上记录的第 45 次清水事件了。



不过,以往这些变清现象持续时间大多不长,像这次这样引发广泛关注的情况并不多见。

黄河此次变清,也是有依据的,并非无缘无故就让我们见到“清流瀑布”。



清澈的黄河水背后,气候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期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特别是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减少。

随着全球气候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降水带整体呈现出北移的趋势,受此影响,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也随之减轻。



当河流流速放缓,水体中的泥沙颗粒便有了足够的时间沉积到河床底部,河水自然而然就变得清澈了许多。

«——【·人民的不懈努力·】——»

除了大自然的变化,人类长期以来在黄河治理与生态保护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更是黄河变清的关键因素。



黄河虽滋养和灌溉了无数农田,但是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旦发生水患,对居民和环境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过去的许多年,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各项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打破了一项项生态的“不可能”。



曾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植被稀疏,每逢降雨,大量泥沙便会随着雨水冲刷流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居高不下。

如今,当我们走进黄土高原,看到的不再是漫天黄土、千沟万壑的景象,而是绿树成荫、草木葱茏。



据统计,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提升了不少,这些密集的植被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它们发达的根系紧紧抓住泥土,有效减少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流入黄河的泥沙量。

在黄河流域,还有一系列水利工程也为黄河变清贡献了重要力量,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它堪称黄河治理的一大 “神器”。



工程人员介绍,小浪底水库每年可拦截黄河泥沙约 3 亿吨,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打个比方,这相当于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堆起高约 1000 米的泥沙山。

除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上还有众多其他水利工程,它们共同协作,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在枯水期调节水量,使得黄河的水沙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沿黄省份积极推进新能源替代战略,也在间接为黄河变清助力。

比如甘肃的八步沙林场,每年都在植树,有志愿者,也有领导和群众,大家都挥动铁锨,给土地添上新绿。



还有治沙父子兵,家里两代人都为种树治沙做贡献,如今用黄河的水灌溉树苗,而后树木又防止风沙肆虐,为黄河水清添功劳。

随着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沿黄省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 3 亿千瓦。



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进而减少了煤炭开采对地质的破坏,从根源上降低了因煤炭开采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泥沙入河量。

回顾我国治理黄河的历程,那真可谓是一部充满艰辛与汗水的奋斗,黄河之 “黄”,根源在于泥沙。



据统计,1919—1959 年间,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 16 亿吨,而其中九成泥沙来自地形破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这些淤积的泥沙,使得黄河河床不断抬升,下游约有 800 千米的河床高于两岸平原,形成了地上 “悬河”。

在河南开封,黄河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近 10 米,两岸群众仿佛头顶着一盆随时可能倾洒的水,时刻面临着洪水威胁。



随着这些年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开封也不用总为黄河而担惊受怕。

黄河水变清,既是生态修复成功的显著标志,也提醒着我们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新挑战。



«——【·结语·】——»

未来,随着生态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黄河水清澈的频率或许还会增加,但短期内黄河携带泥沙的基本特性难以完全改变。

今天的我们在欣喜于黄河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参考:

菏泽广电网:黄河水患千年忧 人民治黄谱新篇——为纪念菏泽人民治黄七十八周年而作 2024-10-12
山西日报: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清流飞瀑别样美 2025-04-25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黄河水润八步沙林场 2025-04-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