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桓帝末年,黄巾军起义导致天下大乱,这个时候的朝廷进一步的意识到了武力的重要性,决定重新启用被荒废多年的陇西六郡良家子,让他们组建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以保卫都城,抵御周边蛮族入侵。
陇西良家子在秦汉时代一直都是职业军人,秦朝关中军主力就是出自这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最精锐的陇西部队在蒙恬的带领之下将匈奴人打的不敢南下牧马。
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耻辱的签订了白登和约,从此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的阶段。汉武帝时代,为对匈奴复仇,解决北部边境威胁,刘彻重新启用陇西良家子,组建大汉帝国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后来一直到西汉灭亡,东汉建立,陇西良家子都是强军的发源地。
随着汉桓帝的命令传播到陇西,陇西六郡各地的好汉都跃跃欲试,一个个都想着参军报国,一方面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方面能够领取一份军响养家糊口。
01

这个时候,一个叫做董卓的年轻人出现了,史书记载董卓第一次应诏参军的时候,就以武力而出名。在东汉陇西征兵万人比武现场之中,董卓力气很少有人能够赶得上,展示“骑射”技术的时候,这是陇西少年的必备本领,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唯独董卓不一样,别人都是射中靶心,沾沾自喜,而他却是带着两副箭囊,并且可以“左右开弓”,一边骑马一边射箭,百发九十中,这一手直接震撼了全场,被免手续征召为“羽林郎”。
董卓为人豪爽大方,虽然不是很有钱,但一有钱就一掷千金,在羌人和汉人之间都非常有名。为了熟悉地理,董卓孤身一人进入西羌,和西羌首领称兄道弟。
等到董卓回到自己老家之后,这些西羌首领前来拜访,董卓直接宰杀自己家中的耕牛来招待自己的羌人兄弟们,这一手震撼了西羌首领,他们可能预感到了这位董兄弟不是很富裕,但没有想到住着茅草屋的董卓为了招待自己,居然将家里唯一的耕牛杀了。
西羌首领这顿饭吃的很不是滋味,并不是牛肉不够好吃,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惭愧,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董兄弟家里如此困难,竟然还如此豪爽大方,几个首领回去之后商量了一下,觉得实在是过意不去,把董兄弟家中唯一的耕牛吃掉了,那以后董兄弟家中的田地该怎么办呢?
最后这几位首领商量出来的结果是要给董兄弟一个大惊喜,绝对不能白吃董卓的耕牛,史书《三国志》记载:“诸羌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好家伙,不愧是羌人首领啊,吃了董卓的一头牛,回头就送了董卓一千多头牛,看得出来是真的大方,同时也看出了,董卓那个时候,在羌人首领之中是真的深得人心啊!
后来董卓立军功升级做了军司马,跟着中郎将张奂平定并州叛乱,又被升官做了郎中,并且皇帝赏赐“缣”九千匹。缣是一种双色细绢布,一匹大概价值千钱左右,董卓这一场胜战下来就赢得了百万钱,能够赏赐这么多钱,说明董卓可能是平定并州叛乱首功。
但董卓毫不看中钱财,把这价值数百万五铢钱的缣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士兵和军官,从此之后,董卓深得人心,不仅得到了羌人之心,还得到了手下将士的汉人之心,就从古之名将的角度来说,董卓这一手一掷千金,施恩于下,不喝兵血,还与士卒共富贵,真算的上的当世名将了。
02

后面几年,董卓多次立下军功,从郎中直接升级为了并州刺史,已经是一方军事大佬了,那一年正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董卓这位西部名将也被汉桓帝征召到了中原平定黄巾军。
但没有想到黄巾军并不好打,董卓一来就打了败仗。这就是《三国演义》之中的那一幕了,刘关张三兄弟带着自己的几百兵马自发讨伐黄巾军,碰上了战败的董卓,并且救下了董卓。演义之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历史之中的董卓确实败给了黄巾军,数千人全军覆没,导致董卓被免官罢职。
后来西凉韩遂起兵造反,勾结羌人试图割据自守。董卓打黄巾军不怎么样,但是对付西羌还是很给力的。韩遂造反,朝廷无人可用,又想到了昔日名将董卓,重新征召董卓为中郎将,让他平定韩遂之乱。
03

韩遂势大,又勾结了西羌和胡人,当时陕北城被数万人包围,粮食都吃完了,守城主将董卓不慌不忙,假装让士兵去捕鱼,实际上是在河水中修建了一条水坝,蓄水让数十里的河面满水,当时的羌人都不知道董卓军在干什么,还真的以为董卓军在捕鱼。
等到董卓带领大部队从水坝下面逃跑的时候,羌胡骑兵开始追逐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早就被董卓预料好了,他下令士兵直接“决水坝”。大水蔓延数十里,羌胡骑兵根本过不来,少部分骑兵尝试渡河,人马俱翻。
而董卓大军得以安全离开,再到后面汉朝大军分六路进军陇西决战韩遂的时候,其余五支军队都战败,只有董卓全军而还,随便还拿下了几千颗首级,守住了右扶风这块地方,保住了长安的西大门。董卓此战之后被朝廷封侯,官升并州牧。
04
《英雄记》有言:“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每战皆胜”。董卓是当时东汉王朝西部边疆的定海神针,将西羌打的找不到北,唯一败绩就是黄巾军,这样的一位将军,当时朝堂上下都以为他是大汉忠臣,是守备边境的良将。
谁曾想,一旦被何进召入京城,董卓就变了脸,做起了比霍光还霍光的权臣。
本有机会杀尽宦官得以中兴的大汉,遇到董卓,大汉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