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唯一的确定性是其不确定性”这句脍炙人口名言,刚刚过去的一周再次在“国务院改革”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绝大多数设置“国务院”或“政务院”机构的政府,该机构的职能不外乎两种,要么是内阁(政府)的别称,要么是政府首脑(一般是总理)的高级政策顾问咨询机构。而美国的国务院却独树一帜:这个纯总统制国家既不设总理,也不设外交部和外交部长,“国务院”约略相当于其它国家的外交部,其主官“国务卿”被通称“美国第一外交官”,总成政府外交活动。当然,也有部分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国务卿只是“美国第二外交官”,因为总统实际上攘夺了许多其它国家通常由外长担负的外交外事工作和责任,他才是名副其实的“美国第一外交官”。

正因如此,美国的国务院职权范畴远不如绝大多数其它国家,但作为外交主管部门仍然机构庞大,举足轻重,据美国国务院网站介绍,美国国务院员工包括 13,000 名外交人员、11,000 名公务员,以及在全球 270 多个外交使团雇用的45,000 名当地雇员。因此,任何涉及该机构的改革都引人瞩目。不仅如此,由于美国并非代议制,外交工作又是专业属性很强的领域,国务院系统内充斥着各党各派、无党无派的专业人士和几朝元老,是任何一届政府都希望通过改革加强控制、却又会顾虑草率改革弄巧成拙的棘手部门。

4月中旬以来,本就不绝于耳的“国务院大手术”传闻日甚一日,国务院系统的外交官和公务员们人心惶惶,人人自危。4月18日,《纽约时报》率先引用一份来路不明、据说长达16页,有关国务院重大改革的行政命令草案,宣称将自10月1日起对这个政府重要机构进行自其1789年成立以来最重大的改革。

根据这些改革,庞大的国务院将重组为四个区域局,分别负责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中东和欧亚大陆。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行动、特使以及与气候、难民、人权、民主和性别平等有关的机构一些“非必要”的使领馆将被关闭,具体数量不详。

改革计划中还包括取消与联合国联络的国际组织局,并削减加拿大的外交业务。

随后彭博社、POLITICO等媒体也纷纷跟进报告,并均表示“看到了草案文本”,POLITICO称各媒体拿到的行政命令草案“内容有出入,格式也不正规”,并认为是“不同版本的讨论非定稿”。

各家版本共同之处,是取消非洲事务局、气候问题特使、国际组织局和全球妇女问题办公室,与加拿大的外交关系将由一个规模大幅缩减的团队负责,该团队将隶属于国务卿办公室下的北美事务办公室(NAAO),并大幅缩减美国驻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大使馆的规模,只留下一支不到 20 人的专门团队与那里的高级外交官合作。

部分版本还包括彻底取消政策规划局(传统上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国务院的权力中心)、冲突稳定行动局和民主、人权和劳工局。

这份所谓的行政令中概述的一些最令人震惊的变化涉及美国如何处理非洲事务。根据其中提出的改革,美国国务院在该地区的大部分工作将外包给白宫,所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非必要使领馆”将于2025年10月1日前关闭。一位直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汇报的非洲事务特使将取代非洲事务局。

此次改革还将使美国外交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被派往特定地区,而不是在世界各地轮换部署。国务院颁发的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s)将被改革为“仅用于国家安全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重点放在“关键”语言上。作为政府终止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 (DEI) 举措的努力的一部分,华盛顿历史悠久的黑人大学霍华德大学的奖学金也将被取消。该命令称:“所有职位和职责必须获得美国总统的明确书面批准。”该命令还要求取消针对有志于担任外交官的外交官资格考试。命令称,新的招聘标准包括“与总统的外交政策愿景保持一致”。

上述“改革”都有可能颠覆这些地方为海外美国人提供的常规服务,例如帮助丢失护照的旅客或登记出生,但该计划并未提及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该行政令并非唯一一份提议改革美国外交运作的内部文件。另一份行政令提议将国务院预算削减50%,还有一份行政令要求削减10个大使馆和17个领事馆。

尽管草案文本中称,改革旨在对国务院进行“有纪律的重组”,“简化任务执行”,同时减少“浪费、欺诈和滥用”。但许多分析家均表示,如果这些提议得以实施,“将是对美国对多边世界秩序承诺的重大拒绝”,美国将前所未有地快步迈向孤立主义。另一些分析家则断言,该举措也包含特朗普借“改革”为名在外交领域党同伐异、剪除异己的考量。在美国联邦行政体系中,外交部历来是最“不听招呼”的专业职能部门之一,素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特朗普已将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高度架空,对国务院“动手术”也早被认为不过时间问题。

但消息传出后却出现戏剧性一幕。

4月20日,国务院发言人措辞尖锐地抨击《纽约时报》“根据假文件臆造假新闻”,当天鲁比奥在X平台发帖澄清报道中的改革为“假新闻”,并讽刺《纽约时报》“再一次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然而时隔不到48小时,同一个鲁比奥就在同一个平台的同一个账户欢呼“国务院改革这一天终于来到”,他抑扬顿挫地宣称“在总统的领导和我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改变国务院持续数十年的臃肿和官僚主义。这些全面改革将使我们的外交官有能力将美国和美国人放在第一位”。

这位国务院主管抨击自己所领导的机构“压制创造力,缺乏问责制度,有时甚至公然损害美国利益”,且充斥着“极端意识形态者和官僚主义分子”,他们“热衷于推进自己的议程,却往往与美国总统的议程背道而驰”。

他表示“国务院的规模和成本在过去十五年里不断膨胀,却长期无法履行其基本外交职能,”鲁比奥写道,“问题不在于资金不足,甚至也不在于缺乏人才,而在于一个一切都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花费太多金钱、涉及太多个人且最终无法满足美国民众需求的体系”。

尽管此前报道中将被撤销的非洲事务局等机构似乎仍然“存活”,但仅“第一阶段”就计划计划撤销132个机构,使美国国务院的办公室数量从734个减少到602个,一些涉及人权、多元化等事务的办公室将被关停或并入其他机构,还将迁移137个机构的办公地点。

按照“举例”,负责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国务次卿职位将被撤销,全球刑事司法办公室和冲突与稳定行动局等机构将被撤销,负责难民、宗教自由和打击人口贩运的机构将并入外国援助和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当然,“举例”也提到会设立一些新机构,包括一个负责应对所谓“新兴威胁”的办公室。

美联社等媒体指出,按照国务院自己披露的信息,仅“第一阶段”就将削减美国境内国务院雇员15%,仅首都华盛顿就会削减约700个职位。

正如多位分析家所评述的,鲁比奥时隔两天所披露的同话题“真新闻”和“假新闻”仅在“改革”细节上有所出入,“改革”框架、力度甚至罗列的理由、切入点、针对性和细节几乎如出一辙。如此“澄清”和反复不仅再一次凸显“特朗普的不确定性”,也再一次让国务院和国务卿在特朗普时代“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尴尬毕露无遗。

一位匿名外交圈内人士早在《纽约时报》等“改革草案”披露后、鲁比奥“真新闻”公布前就预言,“草案”实际上是特朗普故意“吹风”,意在“转移注意力,让我们对一个更温和但仍然不受欢迎的重组方案心存感激”;另一位专业分析人士则更直白地表示,这“又是特朗普乐此不疲的极限施压手段,因为如此草案基本上立即会被质疑和反对,然后他会抛出一个同样很过分、但和‘草案’相比就显得‘温和’的方案争取通过,而后者才是他真正最想要的东西”。

当时分析家们大多认为,特蓝谷未必真的要裁撤、合并如此多的一级框架性机构和部门,但大幅撤并二三级部门和办公室,削减大量员工并借此清理和自己不合拍的“刺头”,让国务院成为更加听命于总统的“随身听”式机构,而不再是传统上具有相对专业独立性的外交主管部门,才是其真正的“改革底线”。4月22日通过国务院暨鲁比奥公布的“真新闻”,证实了分析家们的预测。

然而不论“真新闻”版、“假新闻”版,还是48小时内重演其近期屡屡表现出的张口结舌、手足无措一幕的鲁比奥表现,无不彰显出美国外交领域弥漫的恐慌、无序和混乱情绪,POLITICO称“圈内许多人对特朗普政府的所谓改革感到如此地担忧”。

POLITICO援引一位职业外交官的匿名评论称,“这简直是疯狂”、“随任国务院的工作很多地方的确需要改革,但哪怕召集一群猢狲,给猢狲们每人发一台打字机让它们自由发挥,也绝对能拿出比这好得多的方案”。

但也有人认为,鉴于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外事口”更信任自己及其“西翼”和幕僚顾问团队,而国务院作为外交职能专业部门的职权不断被弱化,即便“第一外交官”鲁比奥的正式公开表述也因此动辄“自我反复证伪”,在此情况下多裁撤一些机构和人员似乎也无关宏旨——反正在特朗普时代他们也越来越像尸位素餐的聋子耳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