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母亲已经出院进行康复治疗,虽然抢救的巨额费用对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志愿者的出现给了我极大信心和鼓舞。”4月24日,家住盐城市响水县响水镇五河社区的王得祥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王得祥的母亲突发疾病,江浙两地志愿者延续18年前的承诺,大家爱心接力救助,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据王得祥介绍,3月下旬,年近八旬的母亲潘如梅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抢救,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身体状况趋于平稳,于4月初出院,抢救母亲花费了巨额费用。王得祥说,感谢大哥王得付生前在浙江抗击台风救灾的志愿队友们,他们得知情况后,前往医院给予母亲关怀探望。
“虽然王得付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但他的事迹一直传颂着,得知他母亲的情况,我们龙港市新风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立即从浙江赶赴盐城,为老人送去关怀。”王剑是王得付老乡,他们一起从响水来到浙江龙港市打工、开出租车,一起做好事、抗台风。
作为龙港市新风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王得付曾经和他并肩开展爱心活动的场景历历在目,他的感人事迹一直激励着志愿者们温暖前行。
2007年8月,超强台风接二连三袭击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在这里开出租车谋生的王得付感到身体不适,准备前往就医,但是看到台风来袭,他毅然参加当地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被派往离县城最远的赤溪镇参加救援。
“赤溪镇四周是山,暴雨引发了多处塌方,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王得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顶着狂风暴雨穿梭在4个村庄救助受灾群众。”据王剑回忆,8月17日晚9时40分左右,已经非常疲惫的王得付听说有群众可能还在家里,他顾不得休息,冒险开车继续寻找,直至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当年9月18日,台风“韦帕”来袭,王得付再次赶往赤溪镇救灾。那几天,王得付一直觉得胃部不舒服,经常疼得吃不下饭,但他还是坚持战斗在抗灾第一线。两次抗灾期间,王得付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累计转移群众近百名,转运了大量物资。
台风过后,王得付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已恶化。他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地离开了苍南县,回到家乡治疗。但终因病情已到晚期,医治无效,于2007年11月21日不幸离世。病逝前,王得付还主动要求身后无偿捐献角膜。
2007年12月,王得付被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抗台救灾先进个人,被盐城市人民政府评为盐城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8年2月,王得付被温州市委、市政府追授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感动苍南十佳人物,被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王得付母亲突发重疾的消息牵动着温州、盐城两地爱心人士的心。受王剑的委托,4月13日,盐城爱心车队的队员程波、顾亚生和响水县少儿慈善会工作人员林海平等人来到响水镇五河社区王得祥家,看望老人,并送上轮椅和慰问金,希望老人早日康复。
“王得付病逝前,拉着我的手,让我替他照顾好年迈的父母。”王剑说,这些年来,他没有辜负队友王得付的嘱托,时刻关注着他的家人,并在温州当地继续为群众服务。“18年前的承诺我一直记在心里,如今老人患病,必须践行承诺。”电话那头的王剑表示将持续关注老人的病情,尽己所能帮助她,希望老人早日康复。
浙江苍南、龙港的志愿者一直没有忘记昔日的队友,2016年在当地培植了“共青林”,树立了宣传栏,每年以护绿的形式缅怀道德模范王得付,学习道德模范,引领后来者争做“志愿红”。响水县也与千里之外的苍南县,在王得付等江苏志愿者的爱心故事中结为学雷锋志愿服务互助城市,2018年1月18日,在当地文明办的关怀培育下,响水县新风志愿服务中心同步孕育而生,两地志愿者互学互助共同发展。
(宋晓华、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