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面对记者提问时表示:“若想美国撤销关税,中国必须开放市场。”
巧合地是,就在前一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称:“施压、威胁、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国也对美国开出了谈判条件,强调:“贸易战是美方肆意单方挑起的,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要谈就拿出谈的诚意……”
什么是“诚意”呢,因为这场关税战是美国挑起的,笔者窃以为,这个“诚意”,至少要美国取消关税,回到双方最初的状态。
如果把双方的表态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简明的对话。特朗普的意思是:要美国撤销关税,那中国就得开放市场。而中国的回应则是:要想谈判,那就先取消关税。
双方的表态,看似在逻辑上截然不同,实则暗含微妙变化。特别是特朗普的话,明面上是对中国开出撤销关税的条件,其实仍旧是在释放缓和信号。因为中国本就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所谓“开放市场”,本就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事情。若不是美国发动关税大战,双方也不至于把对彼此的关税加征到125%及以上。
贸易战没有赢家,早些坐下来谈判,对彼此都有好处。那么,在互开条件之后,中美双方会坐下来谈判吗?
特朗普为何转变姿态
其实,从4月下旬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接连释放缓和的信号:一方面称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50%-80%,另一方面声称“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特朗普为何会一改之前强硬的态度呢?这里面有四方面的原因:
首先,特朗普本想在关税战上速战速决,逼迫中国等国家来和美国谈判,然后进行快速收割。没想到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若打持久战,对美国也不利。因此特朗普打算改变策略。
其次,在关税战发动之后,中国、欧盟、加拿大等皆对美国进行了反制,美国目前国内货物紧缺,通货膨胀,农产品滞销。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内部的经济反噬,让特朗普不得不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再次,因为美国经济现状的影响,股市大跌,英特尔因为关税问题,蒸发了大量市值。波音公司也因中国取消订单而损失巨大。华尔街大鳄们给特朗普的压力,让特朗普必须想方设法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后,因为美国的“关税壁垒”,欧盟、东盟开始转向与中国合作,美国“二选一”的威胁没有奏效。甚至连传统盟友日本也释放信号,不愿选边站。特朗普必须对自己的关税政策加以修正。而和中国的谈判,则至关重要。
中国会和美国坐下来谈判吗?
其实,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早就有言在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国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因为历史早已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此前之所以要对美国进行反制,是因为中华民族不允许帝国主义对我们进行讹诈。由于这场贸易战是美国主动发起的,若美国悬崖勒马,拿出该有的“诚意”,回到平等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当然乐意和美国谈一谈接下来的合作问题。
回到本文开篇时提到的双方的条件,说白了,特朗普的表态属于“条件式撤税”,而中国的表态则属于“防御性开放”,这里面仍能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尽管双方在核心利益上仍存在根本分歧,但经济现实与全球治理需求迫使双方走向“有限合作”。对中国而言,坚持“以我为主”的经济路线,才是应对变局的根本之策。未来的中美关系的真正缓和,需建立在相互尊重与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需要支持政府,相信国家的应对之策。相信不久,中美经贸合作会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