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2025年4月23日上午,由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发起的“唐诗电台·融媒超星系共创平台”发布会举行。活动邀请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广播电视局、西安市委宣传部等相关负责同志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郭雄,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李正、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曹小娟、陕西国花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士淮、陕西聚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颜鹏飞、唐诗电台共创人高宇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等150人共同参与。
以唐诗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表演结束后,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广播电视局、西安市委宣传部等相关负责同志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郭雄共同登台,为“唐诗电台·融媒超星系共创平台”的成立揭幕。随后,品牌共创单位陕西国花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士淮、内容共创单位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李正、经营共创单位陕西聚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颜鹏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交通经济中心副主任赖婷上台,由四位嘉宾在“唐诗电台·融媒超星系共创平台”牌上共同盖下自己的品牌印章,颁发共创名帖。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以FM89.6为载体打造的“唐诗电台”,旨在通过现代传媒技术重构千年唐诗的传播生态。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以“文化出海”作为在地国际化战略支点,将汉唐文化基因与国际传播需求结合,提出三大共创方向:
汉唐文化基因激活:以唐诗为纽带的全球对话
声音艺术国际化表达:开发《唐诗十二时辰》《丝路诗韵》等多语种音频栏目,通过AI语音合成、多语言字幕技术,让全球听众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沉浸体验。
文创设计商业转化:将唐诗元素融入“长安十二时辰”IP开发,设计“唐诗盲盒”“数字诗笺”等文创产品,联动西安国际文创园区,打造“文化消费+沉浸体验”的商业闭环。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地图:运用XR技术构建“唐诗长安虚实融合地图”,游客可通过AR扫描地标建筑解锁唐诗故事,实现历史场景与现代商业空间的深度交互。
产学研融合: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商业生态共建
校企协同创新:联合本土知名企业开发“唐诗陶瓷艺术”文创生产线,将学生设计作品转化为可量产的文旅商品,助力“文化出海”。
国际传播实践: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共建“唐诗多语种译创工坊”,组织学生参与国际诗歌节、文化博览会,提升跨文化叙事能力。
商业价值闭环:通过“唐诗电台”平台,学生可参与广告策划、品牌联名、直播带货等实战项目,将文化IP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文化出海新范式:从本地实践到全球影响
此次合作标志着西安欧亚学院在“在地国际化”战略上的深化:
文化维度:以汉唐文化为根基,通过唐诗这一全球认知度极高的文化符号,构建“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新范式。
技术维度:融合AI、XR等技术,打破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商业维度:通过“内容共创-产品开发-市场运营”全链条,探索文化IP的商业化路径,助力西安打造“国际文化消费新地标”。
这场以唐诗为纽带的跨界联动,既是对古典精神的当代转译,亦是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视角的创新探索。未来,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将持续以“汉唐文化+在地国际化”为战略支点,通过“唐诗电台”平台输出百集国际版音频内容、孵化十个文化IP衍生项目,并计划于2026年举办“全球青年唐诗创演大赛”,邀请多国青年以戏剧、音乐、数字艺术等形式重新诠释唐诗,推动中华文化在多元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