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董鑫
据新华社报道,4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中央政治局已多次就前沿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学习。
上一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在2018年。当年10月3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首次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
时隔近7年,中央政治局再次集体学习“人工智能”,有何新信息?
一个变化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现在,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数据显示,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尤其是近两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预测一个台风未来10天的路径,过去需要在3000台服务器上花费5小时进行仿真,现在基于预训练的盘古气象大模型,10秒内就可以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字数将近4000万的一套古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3个多月就完成了识别、点校、上线发布。
在九牧集团的“绿色黑灯工厂”,机械臂、AGV物流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紧密配合,让卫浴生产迈入“无人化”时代;在小米“黑灯工厂”,一部手机从无到有的200多道工序绝大部分都依靠智能设备自动化完成。
“头雁”效应不仅助力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小米“黑灯工厂”
两个短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
但同时,我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落地应用热潮,让人工智能芯片“大卖”。近期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国内AI芯片能否替代进口?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将这场行业“大考”形容为“突围战”。报道指出,寒武纪的云端训练卡、地平线的自动驾驶芯片、华为的昇腾生态等正在填补我国算力版图的裂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体学习为中央政治局讲解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由郑南宁发起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被称之为中国无人驾驶智能车研发的“黄埔军校”。
早在1986年,郑南宁和他的硕士生导师宣国荣教授就在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这是国内首家人工智能专职科研机构,开展人工智能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郑南宁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该计划强力支撑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上的纵深发展。
此次除了讲解,郑南宁还提出了工作建议。
“正视差距、加倍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一方面,要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
另一方面,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一个“确保”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
2018年10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2025年4月,在就“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如何做?
政知君注意到,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用八个字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以人为本”,意在警示技术发展不能偏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智能向善”,意在规范人工智能在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层面的价值取向,共同防范和打击人工智能技术被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所利用。
△2025年2月13日,春晚同款机器人空降武汉洪山区,迎接返校的同学们
此次集体学习,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
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
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校对|王晗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