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的诗

第69首


诗歌

当你听到杜鹃的啼鸣

文/格命草

当你听到杜鹃的啼鸣

在暮春的野空中

布谷——布谷——

回旋往复,四声一度

那是春天不舍的长啸

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

在无人的暮野拉开帷幕

歌声四起,万物狂飙

有什么理由继续矜持下去

打开心扉吧!春天在向你告别

你该回应以挚诚的响哨

当你听到杜鹃的啼鸣

你应知道

春天已经悄然转身

当你听到我的心跳声

你该知道

离合比悲欢有更深的爱恋

赏析

此诗用轻盈的意象和递进的哲思,构建了一幅关于季节更迭、情感认知与生命体悟的立体画卷。诗人借杜鹃啼鸣这一传统意象,打破伤春悲秋的固有窠臼,在自然节律中提炼出关于“告别”与“爱恋”的新解。

杜鹃啼血作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常与离愁、哀怨绑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而诗人却赋予其“春天不舍的长啸”的新质。“长啸”一词自带金石之音,将传统意象的阴柔气质转化为阳刚的生命呐喊。“四声一度”的规律性啼鸣,被解构为“回旋往复”的仪式感,仿佛自然在以特定的节拍,为季节更替举行庄严的庆典。这种对古典意象的现代转译,既保留了文化基因,又注入了“万物狂飙”的当代生命意识——告别不再是颓唐的叹息,而是充满力量的狂欢。

诗中“不舍”与“狂飙”形成情感的第一重张力:春天的离去本应伴随怅惘,诗人却以“歌声四起”的狂欢场景消解了伤感情绪。这种“反向书写”揭示出生命的本质规律:告别从来不是单一的失去,而是新旧能量的交替。“打开心扉吧!春天在向你告别”的呼告,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回应,“挚诚的响哨”代替了传统的泣涕,完成了情感认知的升级——真正的告别,是用热烈的拥抱致敬逝去,而非用眼泪囚禁时光。

第二重张力藏于“杜鹃啼鸣”与“心跳声”的呼应。自然意象(杜鹃)与身体意象(心跳)的并置,将季节更替的宏观规律,微缩为个体情感的微观波动。“离合比悲欢有更深的爱恋”一句,以哲学性断语突破抒情表层:传统语境中“悲欢”侧重情绪体验,“离合”则指向存在状态的本质——聚散无常本就是生命的常态,而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反而孕育着更具韧性的爱恋。这种对情感本质的提炼,使诗歌超越了伤春的小我,抵达对生命轮回的豁达观照。

第一层哲思源于对“告别仪式”的重新定义:当暮春不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凄凉场域,而是“无人的暮野拉开帷幕”的剧场,诗人暗示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自带其隆重性。第二层哲思通过“矜持”与“响哨”的对比展开,批判了人类惯于自我封闭的心理惯性,倡导以赤诚姿态回应世界的馈赠。第三层哲思则在“杜鹃啼鸣”与“心跳声”的通感中爆发:自然的节律与个体的脉搏形成共振,暗示人与自然本就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离合之间的爱恋,既是对具体人事的眷恋,更是对存在本身的礼赞。

这首诗,如同暮春野空中的一缕清风,吹散了传统伤春诗的愁云,带来了关于告别与成长的清新认知。当我们听懂杜鹃啼鸣不是“不如归去”的哀号,而是“万物狂飙”的生命号角;当我们明白离合不是情感的断裂,而是爱恋在时空维度的延展,便会发现:每个季节的转身,都藏着下一个季节的伏笔;每次告别的阵痛,都在为新的相遇积攒力量。正如诗中最后两句的神来之笔,将自然意象与心灵悸动无缝衔接——原来,所有的自然规律都是情感的隐喻,所有的聚散离合,都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和声。

往期诗歌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五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500篇,72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1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3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5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