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 杨万里笔下的南粤大地,连晨雾都带着湿润的烟火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广东的清晨,总少不了一碟热气腾腾的肠粉。去年我在广州昌岗路住了半个月,每天清晨都会被巷尾阿婆的"拉肠靓啦"叫醒。竹制布拉在蒸炉上轻轻一铺,米浆顺着木纹洇开,蒸汽裹着米香散发出来,阿婆手腕翻转,布拉一拉一裹,薄如蝉翼的粉皮就乖乖躺在瓷盘里。



后来到潮州西马路,看见老板用铁丝蒸架蒸肠粉,米浆倒在网格上,蒸汽升腾间粉皮鼓起小泡,起锅时用竹片轻轻一铲,粉皮边缘微微卷起,给配料留足了空间。同样在广东,同样是肠粉,但是在广州和潮州却有不一样的味道。都是肠粉,潮州肠粉和广州肠粉有什么不一样呢?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这两种肠粉之间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一、师出同门

别看广州肠粉和潮州肠粉现在好像水火不容,追根溯源竟是同宗同源。广州肠粉的诞生可追溯到清末西关街头,最初用布垫着蒸制,也被称为“布拉肠”,那时的肠粉馅料简单,咸甜皆有,主打一个“原汁原味”。而潮州人自古善“偷师”,上个世纪80年代看见广式肠粉风靡,便将技术带回潮州,却偏偏不肯照搬。可能是靠海吃海的饮食习惯,米浆里添了菜脯粒,酱汁里调了花生酱,并改用金属抽屉蒸盘提升效率,硬是把“广式徒弟”改造成了“潮州宗师”。现在潮州人甚至敢把肠粉店开到广州城中村,颇有“踢馆”架势,气得老广直呼:“肠粉姓广不姓潮!”



二、酱油甜咸不同

广潮肠粉的第一战,必是那碟“灵魂酱汁”。广州人熬酱油堪称一绝,冰糖打底、鱼露提鲜,咸中带甜,淋在透亮的粉皮上,吃的是食材本味。而潮州人一听“甜酱油”就摇头,非得用浓稠卤汤、花生酱甚至沙茶酱,浇得肠粉“满身是汁”,再撒上炸蒜蓉、菜脯粒,一口下去,咸香直冲天灵盖。有食客调侃:“广州肠粉是初恋小清新,潮州肠粉像热恋重口味!”



三、馅料使用不同

老广吃肠粉讲究“专一”,牛肉肠绝不见虾,鲜虾肠容不下蚝仔,顶多配两片生菜清清口,吃得就是个“纯粹”。潮州人却把肠粉当“聚宝盆”,生蚝、鲜虾、瘦肉、鸡蛋、豆芽、香菇……恨不得把海鲜市场搬进蒸屉,揭阳人甚至往里塞油条,普宁老板能给你堆出“肠粉山”。潮州枫溪镇甚至流行“双皮肠粉”,在两层面皮间夹入炒香的菜脯粒。难怪网友戏称:“在广州吃肠粉像拆盲盒,在潮州吃肠粉像开宝箱。”



四、粉皮口感不同

广式肠粉的米浆含水比例高达1:2.5,磨浆时掺入少量澄面(小麦淀粉),使粉皮薄至0.3毫米,粉皮薄得能透光,筷子一戳“呲溜”滑进嘴,讲究的是“嫩过豆腐,滑过绸缎”。潮州人却嫌这不够带劲,非要把米浆蒸得厚实弹牙,含水量控制在1:1.8,部分店家加入红薯粉,蒸出的粉皮厚度达1.2毫米,口感带糯性,嚼起来“咯吱”作响,美其名曰“让咸香在嘴里多蹦跶两圈”。澄海人偏要在粉皮里夹豆芽,说是能撑开米浆的“筋骨”,吃得满口脆爽。



五、食用场景不同

广州78%的肠粉店只做早市,因午晚市客单价更高的粥粉面更赚钱,气得加班族直跺脚。潮州人却把肠粉吃成了“铁饭碗”,从清晨6点经营至凌晨1点,肠粉摊永远冒着热气,配猪杂汤、搭牛丸汤,甚至能当正餐管饱。这种差异源于饮食习惯:广州人视肠粉为茶点,需搭配及第粥。潮州人则当作主食,配炖汤或直接当正餐。



六、内部派系区别

潮州肠粉并非铁板一块:汕头人往肠粉里猛塞生蚝鲜虾,淋的是淡酱油。潮州人独爱花生酱卤汁,还要撒把香菜解腻。普宁人直接祭出“酱汁海战术”,浇得盘子能养鱼。而广州肠粉,布拉派与抽屉派虽工具不同,味道却始终守着“清鲜”二字。



话说回来,你最喜欢哪的肠粉,在评论区说说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