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有记者问,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会达成协议。请问您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这场关税战是由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特朗普(资料图)
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在关税谈判期间他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并“乐观”认为能够“相当迅速地”与之达成一项协议,“大幅下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145%关税。他还称自己会对中国“非常友好”,不会采取强硬态度,还说最终的关税数字会让中国“十分满意”。为什么特朗普突然软了下来?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朗普的关税战损人不利己,还引发了中方的对等反制,让美国各大产业损失惨重。
中国的精准反制下,美国农场主豆农呼吁特朗普取消关税战,他们损失惨重。中国给巴西下达了240万吨的大豆订单,将每年4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订单给了澳大利亚,此外澳大利亚也在抢占美国牛肉在华市场份额,中国将730万吨石油订单给了加拿大。中国在动真格,即便最后关税战结束,美国农产品,能源等再想进入中国市场,恢复到过去的市场份额也不大可能。美国军工业,农业,外贸行业,中小企业主都感受到了切身的疼痛。
特朗普很清楚,美国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债之上的,而美债的基础则是美元霸权。现在特朗普对全世界加税,美国股市暴跌,债券市场异动,老百姓们去超市抢购,爆发抗议游行。同时外部中国已经开始反制,欧盟也有所动作,加征关税带来的反弹比想象中严重得多。所以特朗普看似不靠谱,但已经意识到,不能再拖了,不能真的把美国彻底带向深渊。实际上,虽然是特朗普主动掀起的关税战,但自己却被逼到了墙角。
白宫外针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资料图)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并寻求法院宣布其新关税政策是非法的。据悉,纽约州总检察长利蒂希娅·詹姆斯在一份关于诉讼的声明中表示,总统没有权力随心所欲地提高税收,特朗普却在关税政策问题上这样做了。
如今,关税政策将波及特朗普票仓的根基产业。特朗普本想对进口车和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来实现汽车生产回流美国的目的。不曾想,美国汽车业的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加征关税导致零部件成本上升,生产中断风险骤增,反过来削弱美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引发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强烈反对,可谓是“弄巧成拙”。考虑到今年年底的美国中期选举,特朗普不得不倾听其支持者的声音,重新评估关税政策对汽车产业和选民支持的双重影响。
美国超市被抢购(资料图)
克鲁格曼的判断正在成为现实:美国输掉的不仅是关税战,更是全球化规则的主导权。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份额中占比14.2%,远超美国的13%,当东盟、欧盟、中东国家用实际行动"用脚投票",特朗普的妥协不过是霸权衰退的注脚。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0%,最终埋葬了美国的经济霸权;2025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正在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