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名育婴员,就有10个家庭在抢。”“现在找一个好保姆,能长期用下去的保姆,其实是很难的。”——这些消费痛点,你是否也经历过?
当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有2.2亿,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3000万,照顾好“一老一小”的庞大刚需,带动了家政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已步入万亿级市场,但与此同时,“量质齐缺”的痛点也亟待解决。如我国家政从业人员虽已超3000万人,但面对5000万人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好阿姨难找”也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很难买到满意的服务,所以家政行业的扩容升级需要紧紧跟上。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发布,为这些消费痛点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
破局标准化:从“凭经验”到“看国标”
长期以来,家政服务依赖“熟人推荐”和“口碑评价”,为弥补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家政服务 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两项国标已在3月1日正式实施,为月嫂、育儿嫂服务划定了清晰的操作红线;与此同时,商务部已表示,针对老年居家照护的标准制定也将加速推进。家政行业国家标准的出台意义重大,它让家政服务员有了官方操作手册,也让消费者选择服务时有了“官方标尺”,将促进家政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
锻造专业力:“好阿姨”是培训出来的
当前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是,从业人员多来自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技能水平不高。《措施》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家政服务培训体系,将持续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像某家政平台引进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家政服务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就是为了推动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让“好阿姨”能够批量供应。
重构服务链:数智化+进社区,便利快捷“买服务”
相比多数消费者依赖朋友推荐、线下门店找服务,服务商家靠电话、微信找活的现状,某家政平台数据显示,他们在实现线上智能派单、智能管理后,家政服务员的平均接单距离缩短了60%、接单数提高了45%,商户经营效率更是提升57%,社区居民所需的家政服务最快半小时内就可上门服务。此外,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更是推动了家政服务深度嵌入社区生态,保洁、烹饪、接送小孩等“微服务”都可以在社区范围内通过“拼单”“共享”模式降低消费门槛。
拓展新赛道:个性化服务激活消费潜能
随着消费者倾向于通过“买服务”来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上门代厨、收纳整理、上门喂宠、鲜花养护等家政发展新业务、新场景不断涌现。某家政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养宠家庭保洁、日式搬家收纳的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倍、1.3倍。新兴细分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推动家政行业从“低门槛、低收入”的形象中走出来,升级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新型服务业。
据预测,2026年我国家政市场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一场以标准筑基、以技术赋能、以社区落地的行业变革,正在为我们打造多赢局面:不仅要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助力美好生活;还要更好地稳定和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并且更好地扩大服务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这样的前景,值得期待。
(文|孙诗乔 编辑|赵静)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