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到底会走向何方?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准备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但当天特朗普本人表示,他不愿意继续提高对华关税,甚至暗示可能愿意降低这些关税。一位匿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特朗普的高级经济顾问正在考虑,要求来谈判的贸易代表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征收所谓的二级关税。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墨西哥官员预计美国会要求他们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据央视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事答记者问。发言人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近期,美国打着所谓“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同时又胁迫各方与其开启所谓“对等关税”谈判。这是打着“对等”的幌子,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特朗普的最终目的和拜登差不多,都是要联合盟友,在经贸领域形成一张巨大的对华包围圈。只不过特朗普和拜登的手段完全不同,拜登主要是通过许诺好处,例如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而特朗普则是靠威胁施压。但无论是哪种方法,最终围堵中国的企图都注定将无法得逞。当初拜登开出了不少空头支票,被邀请的亚太国家都无动于衷,这次特朗普靠威胁施压,更不可能达到相应的目的。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他的策略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其他国家的底气。他以为各国会顺从他的意愿,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国家根本不买账。就连欧盟这样庞大的经济体都直接予以反制,摆出“你加关税,我也加”的姿态,中国就更不必说了,早就做好应对的措施,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甚至像日本这种美国的铁杆盟友,面对特朗普的要求也没有让步,一个都没有答应配合。
在4月14日的日本议会辩论中,日本首相石破茂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我完全清楚,迄今为止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扰乱全球经济秩序。”
他表示: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让步,也不会急于在与美国进行的关税谈判中达成协议。
对在野的野田佳彦提出“美国违反了《日美贸易协定》”的问题,石破茂回应称:“我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与此同时,我们将考虑如何才能最有利于我们的国家利益,如何才能最有利于世界的利益。”
贸易(资料图)
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塑供应链的企图,与市场规律主导的产业分工形成根本冲突。以电子产业为例,中国目前承担着全球75%以上的智能手机制造、90%的电脑组装和80%的光伏组件生产,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是数十年市场选择的结果。即便越南、印度等国在美方推动下承接部分产能转移,2023年的数据显示,两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零部件仍分别增长23%和31%,反映出区域产业链的真实依存关系。面对美国的贸易围堵,中国的应对策略显现出系统性和精准性。
历史终将证明,2025年这场"关税大战",不是冷战的延续,而是旧秩序的崩塌预演。当越来越多国家明白"绥靖换不来安全,依附换不来尊严",当中国用"公平正义"的底线思维重塑全球治理,那个"零和博弈"的霸权时代,终将在21世纪的阳光下逐渐褪色。这或许就是中国7字回应的真正力量——不是对抗,而是为全人类走出一条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