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32所高校排进亚洲前100位,其中清华大学排亚洲第一,北京大学排亚洲第二。



1

作为中国的科技与工程教育高地,清华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北京大学则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泛的学术网络,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表现不凡,纷纷跻身亚洲前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虽然没有排进亚洲前十,但名次也非常靠前。应该讲,这两所高校同样具有排进亚洲前十的实力。

排在南京大学之后的同济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高校,其在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很有认可度,且学校国际化程度高,超过30%的本科生有海外交流经历;排在同济大学之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亚洲排名为第23位,该校是“国防七子”之首,军工背景深厚,承担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专项,是公认的“工程师摇篮”。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学,该校是一所非常年轻的新兴大学,以“小而精”的办学理念,聚焦‌理工科‌和‌交叉学科‌,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南方科技大学师资队伍中的‌60%以上为海外引进人才‌,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科研产出甚至超越部分“双一流”传统强校。



同样坐落在广东的南方医科大学表现也非常出色,该校依托深厚的医学底蕴,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持续发力,并通过‌“医工结合”‌推动创新,成为业内领军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都注重‌创新、开放和科研成果转化‌,它们一方面与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落地,另一方面与全球顶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吸引了许多优质的生源。

2

尽管清华北大继续稳居亚洲大学前列,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华东五校”的实力也不容忽视,这几所大学近些年进步很快,对清北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亚洲范围内,清北面临的压力更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像韩国的首尔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等,既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不断追赶,又在国际化教育上加快了步伐,赶超之势明显。

也就是说,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如果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应深刻理解全球高等教育的新趋势,比如创新科技、学科交叉的融合等。我们不仅要在传统学科上保持优势,更要在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这些都是全球教育竞争的前沿领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我们的排名数据很好,但若懈怠懒散,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当然,仅凭一个榜单的排名数据不足以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判断大学优劣还要有更多的数据支撑。不过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找找自身的问题,然后改进之,还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话题:你就读于哪所大学?你的母校排名怎么样?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