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之后,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更多的进步,甚至可以和美国掰一掰手腕,不仅如此,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作为亚洲地区的核心力量也越来越稳固。
近期,中国与美国在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台海地区鸡犬相闻的军事演习,以及现在互不相让的关税战,甚至是对中东地区局势的把控,完全是真实实力的彰显,所以很多国家都不得不选择重视中国。
当然也有国家例外,那就是韩国,从文化到制度,韩国似乎一直自视甚高,亲自来到中国的韩国教授对此曾直言,放眼整个世界,或许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殊不知中国早已经看不到韩国了。
早年的历史要素
韩国的这种盲目自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由一定的历史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韩国对我国瞧不起是由来已久,只要对双方历史进行一定了解就可以知道,这种瞧不起并不是一种自信,反而是自卑的表现,也是对本国历史的不承认和抹杀。
因为在历史上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伴随着不断发展进步,已经直接辐射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朝鲜半岛作为当时我国的邻居,早从古代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单来说,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思想文化,韩国都带有一种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出现了韩国与朝鲜南北分治的现象,当时的韩国虽然已经独立,但实际上却受到了美国的支配和控制,自然站在美国的统一阵营,一直与我国保持敌对关系,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韩之间真可谓一波三折。
一直到1992年,中国与韩国的关系才出现了明显改善,但到了近期,这个国家似乎又表现出了十分盲目的自信,自认为脱离朝鲜之后,本国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所以就目空一切,尤其瞧不起中国。
毕竟因为历史的关系,世界上普遍都认为早期韩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由中国带动,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从中国借鉴而来的,所以在韩国眼中,中国包括一切中国元素都变成了十分敏感的存在。
例如单方面宣布某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由韩国开始的,像是被我国称之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我国的传统端午节,春节等。
这些现象多少有些无理取闹,因为韩国在高调宣布这些东西都属于自己的同时,又开始消除韩国范围内的汉化现象。
以文字为例,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只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文字的,这十分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保存,一直到公元三世纪左右,因为汉字的传入,当地居民不得不采用汉字进行书写,并且通过这种来自中国的字体,才体现了韩国当时社会的阶级。
汉字在刚传入韩国的时候,被视为一种十分高级的字体,并不是所有人全都能有资格学习,只有少数的士大夫阶层才能掌握,而底层的人民大都是文盲。
后来又因为汉字与韩语的发音存在一定差别,所以用本国语言又用汉字的发音十分不便,在其统治阶级的支持之下,韩国最终于1446年才创造了其最早的发音文字,只可惜就连这种文字,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调音而来,这才有了如今的基础韩文。
随后这种全新的语言文字开始在韩国民间普及,但对于当时的韩国高级官员来说,汉字依然是他们的正统,甚至一直到19世纪末,朝鲜的官方文字依然是汉字,汉语言依然与国语文学并列,直到今天,依然有一部分韩国人认识汉字。
或许是不肯承认这种对外学习的现象,但又无法切断内在的联系,所以韩国方面干脆高调宣布,汉字是由韩国兴起并发展的,但很快又把首都汉城改为首尔,这种做法只不过是欲盖弥彰,一些内在的联系依然存在,至今韩国的国旗依然是我国的太极图。
韩国的对抗情绪
韩国之所以后来瞧不起我国,主要是因为受近代发展影响的科技落后现象,另外还有对历史的不服气,因为韩国不肯承认对我国的学习与借鉴,所以早从1948年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国内的中国因素。
例如当时韩国颁布了韩文专用法案,明确规定禁止公开使用汉字,学校也不再公开授课,这样的铁手腕直接导致韩国人民对汉字的认识率急速下降,甚至在学习和研究之中出现了断层。
其次就是抢注文化遗产,这种操作是其驱汉化的重要活动和表现,甚至倒反天罡,直接认为汉字是韩国人民居住中国后带给中国的产物,这其实就是一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既然是从韩国传出,为何要想尽一切办法摆脱这种文化符号?
不仅如此,连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中医药都成为韩国的申遗目标,连中国的浑天仪也被印在了韩国的钞票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例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写下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韩国人眼里都成了韩国籍,连汉服也在其申遗的范围内。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韩国民族的排他性,其不肯承认历史,尤其是那段成为我国附属国的历史,所以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各种文化层面的抢注,其实就是情绪宣泄的表现。
近代以来,韩国民族屡次受到日本侵略,美苏冷战的夹缝之中又难求生存,这对于韩国人民来说是一种羞辱,也正是这种屈辱才带给了韩国民族性的冲动,伴随西方价值观的涌入,才有了如今这样带有矛盾性质的表现。
一直到上个世纪后半期,韩国经济开始发力,一举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韩国的自我意识再度高涨,一种唯我独尊的情绪开始出现,这种情绪会导致极端的文化心态,以至于将更多的他国文化据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盲目且不符合常理的自信油然而生,直到有一位韩国教授亲身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近些年的变化与发展,对其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彻底改变了其以往成就的观点,再结合当今的局势分析,这位韩国教授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
世界上只有韩国一个国家瞧不起中国,而对于中国来说,根本就看不到韩国这样的存在。
中韩科技的发展
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全新阶段,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结构性转变,从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逐渐转变为节能,节省资源和高附加值的结构类型。
对于韩国而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消失,但是改变产业结构的新技术还尚未成型,其实大多数的亚洲工业化国家都是如此,新兴技术力量的竞争是必然趋势。
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早已经制定了长远的科技发展目标,例如在各个精确科技领域创新政策的实施,以及多方面工业化的追赶超越,大致创造了80万个全新的工作岗位,随着各方面的迭代和升级,韩国的赶超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也开始增加对科技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上也逐渐与韩国接近。
除此之外,更加需要引起韩国重视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于韩国来说,无论是可以轻易到达太平洋的航母舰队集群,还是可以实现14000km超远距离精确打击的东风导弹,都足以被称之为心腹大患。
因为就目前韩国的军事实力而言,根本无法拦截这种最先进的军事打击,其所能依靠的,只是美军所部署的一些防御性措施,可无论是萨德系统,还是带有打击能力的提风导弹系统,根本对中国难以构成任何威胁。
尽管近期韩国一直在与美国的合作之中寻求自己的军事自主权,但起步的时间太晚,如果在中美大国博弈,关税战互不相让的世界大环境下,韩国依然瞧不起中国,那就有些太过自欺欺人了。
当前的韩国对于中国而言已经完全无足轻重,在与美国处于对峙局面的状态下,韩国根本就不值一提,甚至说中国根本就不在乎,一旦局面有什么突发性变化,韩国也只会被顺手收拾,根本无伤大雅。
参考文献
[1]崔惠玲,朴壮彬.韩国语言政策的演变及价值取向研究[J].韩国研究论丛,2022,(02):151-159+209.
[2]崔道伟.透视韩国“去汉化”现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09):137-139.
[3]赵娅丽.中等强国身份定位与外交政策的关系研究[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24.DOI:10.27303/d.cnki.gshgs.2024.0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