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央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当时邓公身上有不少的职务,工作繁重,为了减轻负担,同时也是给年轻人机会,他就将总长一职辞掉了,准备选拔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在军委考虑让什么人来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聂荣臻却给中央提出了建议,说是让杨成武担任这个职务,可是邓公在看到这个推荐人后,他却说杨成武不合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14年出生的杨成武,在1929年就参加了闽西暴动,从此就加入了闽西革命队伍,1934年由于红军最后一次反围剿作战没有成功,就不得不开始长征,而杨成武所在的红四团作战勇猛,多次被毛主席重用,担任红军的先头部队,为大部队开路,而且杨成武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相当勇猛,上级交代的任务他都出色的完成了。

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大渡河,可是这里河水湍急,两岸高山林立,想要找到合适的渡口让大部队过去真的很不容易,而且蒋介石还派出了薛岳与刘湘,想要将红军全部消灭在这里。最初中央是决定在安顺场渡河的,可是来到这里后却发现能够用的船只就只有一个,这么多人不可能那么快速的渡河。



没有办法上级就决定选在距离安顺场不远的泸定桥渡河,这可是我军最后的机会,如果大部队不能从这里顺利通过,那么我军就真的没有生还的余地了。在这紧急时刻,军委就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交给了红四军,让他们在三天的时间内将这里夺下来。

这可是关乎红军命运的时刻,杨成武所在的部队在接到命令的时候,立刻开始了急行军,当时的天气也不好,大雨倾盆,战士们想要加快速度却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很快就提不上速度。不过就算是这么危急的时候,杨成武给众人做了思想工作,让战士们的士气提升了不少,即使困难重重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加快步伐,最终创造了奇迹,提前到达了泸定桥附近。



可是在看到泸定桥的那一刻,众人也明白很艰难的任务来了,因为泸定桥上就只有13根大铁索连接着,对面还有敌人驻守,而桥下是湍急的河水,后面还有敌人的追兵。如此紧急的时刻,红四军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搁,立刻开始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虽然这个过程中我军也有不少的伤亡,可是大家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夺下泸定桥,为大部队开路,就这样在众人的努力下,泸定桥被夺下,而后续的部队赶到,可以安心过桥,蒋介石想要消灭红军的计划就此破灭。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杨成武是在晋察冀军区工作,当时日军对我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杨成武就带着军民同敌人作战,让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还保护我军的根据地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而当时杨成武就是在聂荣臻的领导下,他对杨成武的能力是比较器重的,杨成武不仅擅长军事,政治工作也相当出色,正是这样才会在1979年向中央举荐杨成武来担任总长。不过邓公却没有同意,这就让人疑惑了。



因为在1965年杨成武就被推荐担任总长一职,杨成武虽然推辞了,不过邓公却相当支持杨成武,后来在工作中,邓公也为杨成武提供了不少的帮助。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就会觉得,杨成武既然在总参部工作过,那么这个职务对于他来说也是信手拈来的,为啥邓公不同意呢?



其实邓公反对杨成武,是因为杨成武在工作中坚守原则,做事情太死板,不懂得变通,这是不利于工作顺利进行的,自然也就不适合这个职务。对于这一点杨成武也没有什么异议,后来他在其他岗位上发光发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