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作者”都找不到的案子,摆在了法官李漫的面前。

这是一款AI“一键成片”工具,用户只需输入“《庆余年》里的范闲经历了什么”,系统便能自动切片剧情、一键发布。

整段视频,无人授权,也无“人”创作。


▲AI“一键成片”被原告起诉侵权。(图源:“长沙开福法院”微信公众号)

李漫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起案件,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当算法接管了创作,法律应如何应对?

审判工作 与时代紧密相连,一个个涉及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案件,出现在湖南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

从全国首例AI文生视频案到AI搜索引擎案,从首个“同人写作侵权”到 影视解说侵权……案件不断翻新,背后的问题却高度一致:创意无边,法律如何设限?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一起来听听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的故事。

从园区“长出来”的法庭

新技术与旧规则的碰撞,往往发生在“前沿阵地”。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聚集了芒果TV、中广天择等3000余家视频文创类企业,被誉为“中国V谷”。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核心新建区。(图源: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官网)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五载春秋弹指间,当初播撒的“文化+科技”种子已破土而生,正在长成参天大树。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园区规上企业实现营收673.41亿元。

产业跑得快,法律服务也要跟得上。

面对园区企业 迫切的司法需求,2021年,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开始正式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022年,马栏山人民法庭获批成立。2023年,法庭正式挂牌。2024年,加挂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


▲马栏山人民法庭揭牌仪式现场。(图源:“长沙开福法院”微信公众号)

至此,湖南首家基层知识产权 法庭应运而生。

但它的特别,远不止如此。

与传统法庭相比,它很新潮——坐落在MCN、网红云集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内,办案人员多是“90后”。

从“王者荣耀”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被租号APP钻空子,到《狂飙》经典元素被植入手游推广,再到《大侦探》同人文被判侵犯作品改编权……

这里经办的案件,大多涉及互联网领域,多是新潮话题。


▲“王者荣耀”租号禁令案民事裁定书。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是《大侦探》《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爆款IP的诞生地,其文化创新属性,天然存在着版权保护的需求。

开头提到的《庆余年》一案,以及《大侦探》同人文案,都是典型的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据芒果TV法务总经理邹旭仔介绍,在办理《大侦探》同人文案时,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进行了精细化事实认定与技术审查,通过比对节目截图与小说插图、分析用户协议与收益分成模式、核查网站备案主体与实际运营方等细节,全面还原了侵权事实与责任主体。

“这种细致的技术审查,为同类案件证据链的构建提供了范本。”邹旭仔说。

审理过程中,法庭明确了视听作品及改编权的保护边界,其判决为综艺节目等新型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马栏山知识产权 多元解纷工作站。(图源:“长沙开福法院”微信公众号)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次司法平衡创新与保护的典型案例。既保护了原创作品的商业价值,也为二次创作留出空间。”

马栏山法庭庭长吴宏介绍,法庭自拥有知识产权管辖权以来,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000余件,其中超6成是因“ 文化+科技”组合而引发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不断“赶超”的法官

众所周知,技术跑得越快,知识产权保护的“考题”就越难。创作本身的开放性、平台传播的裂变性,都会让权利边界变得模糊难判。

“这类案件的特征,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多、新、难。”吴宏说。

对此,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正在探索一条破局之路。

首先是“快”。

2023年6月,湖南某传媒公司以侵害其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某视频平台诉至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涉及被侵权的作品共有740件。

后经多位专家和特邀调解员努力,双方达成和解。

从点到面,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以一案为样本,形成了解剖个案,推动类案止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024年5月,一起类似侵权纠纷案再次被诉至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涉及纠纷达955起。

法庭当即启动“类案迅速止争”机制,集中处理、快速落地——不到一周,955起案件全部化解。


▲马栏山人民法庭案件调解现场。(图源:湖南法治报)

其次是“准”。

每一份判决,都可以说是为快速生长的文化产业“划线立规”。

为保证判决的专业性与严谨性,法庭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

“湖南在文创领域知识产权密集,我们的合作是相互需要、特色互补。”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介绍,目前,双方合作成果包括参与讨论和交流案件,其中就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建议书。这也是全国首份关于人工智能案件的司法建议书。

2024年4月,省法学会在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设立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法庭可通过这种途径向“专业智库”寻求个案咨询,同时,企业、个人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也可以通过工作站获得专业法律意见。


▲马栏山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大厅。

在判与学之间,法官也在不断自我进化。

“我们内部系统有一个法答网,就像法院人的‘知乎’,可以提问,也可以答疑。”年轻的法官助理姚文告诉观潮君,当知识产权法官,学的比判的还多。

最后,是“超”。

在湖南博物院,用手指点击屏幕,便可轻松“漫游”马王堆汉墓,身临其境参观43个展览。

数字化推动了传播,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隐忧。

文博数字化的版权难点在哪儿?

在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马栏山法庭联合博物馆、高校、文创公司等,共同探讨博物馆数字转型中的法律问题。


▲马栏山人民法庭联合博物馆、高校、文创公司等召开研讨会。(图源:湖南法治报)

在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玲看来,这次探讨充分体现了法庭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所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现成答案。文博领域的数字化版权困境,只是冰山一角。

如今,AI生成的剧本、虚拟人演唱的歌曲等,都存在很多争议,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成熟判例,甚至从未涉及。

这也正是马栏山法庭主动转向“预见性研究”的原因。

“最开始,法庭的成立是为了跟上时代,但现在,我们必须要试着走在创意的前面。”吴宏说。

构筑数字文化“防火墙”

说到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就需要提到湖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大背景。

近年来,围绕“三高四新”战略,湖南已构建起由省高院、长沙知识产权法庭、13个中级法院和19个基层法院组成的“1+1+13+19”审判格局,涵盖工程机械、农业种业、文化文旅等多个关键产业链条。

从中联重科“颜色商标”案、“三一”诉“山一”商标侵权案,到“茶颜悦色”诉“茶颜观色”……这些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件,逐步为湖南积累起一套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司法经验。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中联重科“颜色组合”商标侵权案,成为国内装备制造行业“颜色组合”商标侵权胜诉第一案。(图源: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相比传统产业,文化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复杂,尤其在短视频、网络文学、AI内容生成等新业态中,合理使用与侵权,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因此,马栏山法庭作为设立在创新园区中的审判机构,承担着不同于一般基层法庭的任务。它既要保护原创者的智慧结晶,也需顾念后来者的创作热情,考虑法律衡平,呵护发展环境。

基于“影视文化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的聚集地”这一特点,法庭确立了专业化审判机制, 推出“1+1+N”多元解纷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前端治理,截至目前,已调撤纠纷3000余件,调撤率超过70%。

这套机制的背后,是一种“治理前置”的司法理念。马栏山法庭正在借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向“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目标稳步推进。


▲马栏山人民法庭案件讨论现场。

回溯历史,知识产权保护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624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垄断法令》。专利制度保障了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

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知识产权体系中的专利制度,发挥了激励创新、调度生产力要素配置的重要作用。


▲马栏山人民法庭。

环顾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是全球性议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1年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面向未来,对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而言,如何和园区产业共成长,如何通过法律护航让创意更好地生长,既是一项需要不断克服的挑战,也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以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