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媒报道,中国官员在去年12月的中美网络安全对话中向美方官员暗示,中方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发动了网络攻击,并将其归咎于美对台湾的支持。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篇报道颠倒黑白,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虚假信息。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网络安全机构的调查报告,指出相关事件是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的栽赃抹黑。中方在各种场合都明确向美方表示,中方反对美国利用网络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美方“以台制华”注定是徒劳的。
特朗普(资料图)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之间的摩擦就不断升级。从最初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到如今将战场扩大到东南亚,试图通过制裁与中国有紧密产业联系的国家,来间接打击中国的相关产业,特朗普政府的手段愈发激进,却也愈发暴露其黔驴技穷。最近,又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的网络行业,指责中国为了报复美国支持台湾,对其发动攻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随着中美战场不断扩大,美国现在又把欧洲拉进了这个“朋友圈”,频繁搞小动作,还对欧盟下了“通牒”。
近日,美国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向欧洲抛出了一道“政治选择题”,站队,二选一,要么靠向美国,与中国拉开距离,要么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继续维系与中国的合作,但请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说实话,这样的通牒方式并不少见。几十年来,美欧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毕竟在军事、安全等领域,美国可以算得上欧洲的“靠山”,然而这次一摆脸色,似乎在告诉欧洲,“听清楚了,这不单是一般的选边站队,这关乎未来的‘生死存亡’!”
欧盟主席冯得莱恩(资料图)
然而,欧洲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剧本走。据环报道,近日一些迹象表明,欧盟领导人倾向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不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结盟。报道称,在幕后,欧盟领导人越来越渴望刺激贸易,一项旨在解决欧中贸易关系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协议正在进行谈判。此前,中欧商务部门同意尽快启动关于电动汽车的磋商。欧盟委员会11日晚间透露,欧中已同意重新考虑价格承诺这一方案,以解决长期以来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争端。
双边关系从去年的低谷明显回升,也让一些人提出一个问题:欧盟是否会转向中国?在被直接问到这个问题时,一名欧洲官员回答称,“我们不会投入中国的怀抱,但我们对新机遇持开放态度。如果现在不把我们的市场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筹码,那我们就是傻瓜。”另一位官员认为,欧盟寻求与中国“破冰”,主要是出于务实态度,“我们知道,如今我们能从美国或中国那里得到的东西都很有限。重点应该放在让欧洲变得更强大上。”
这背后,显然有欧洲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毕竟,中国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也明白,过度倒向美国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美国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它对欧洲的态度转变感到焦虑。事情要追溯到特朗普时期,那时候美国对欧洲搞“对等关税”,还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做法。欧洲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美关系,并试图寻找新的合作方向。中国的崛起让欧洲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德法这些核心经济体,经济利益驱使它们和中国保持合作。
欧盟(资料图)
欧盟的"转向"本质是在中美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欧洲若选择"脱钩",将失去全球最大增长极的支撑;若选择"对抗",则可能沦为地缘棋子。西班牙前外交部长阿兰查·冈萨雷斯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欧洲需要建立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的对华关系,而非取代与美国的合作。"这种功能性合作理念,正在成为欧盟主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