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还能在中国的地盘上打中国学生,即便是后来被人看到,态度也是十分的嚣张。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就纷纷留言表示,这大清都灭国这么长的时间了,外国人在这片土地怎么还敢这么嚣张?
在中国还敢校园霸凌?
在国外校园霸凌的情况总是存在,甚至从他们自己拍摄的影视剧中,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桥段,而一般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想比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把这样的做法带到了中国,事情发生在4月23日晚上,地点是江西理工大学的健身房。
一名中国男生正在使用龙门架做三头肌训练,刚完成一组动作,没等他继续,一名外籍男生径直走来,毫无沟通,强行“接管”了器械。
面对这种“插队”行为,中国学生下意识地尝试沟通,哪怕英语不流利,也尽力表达“我还没用完”。可对方不仅毫不理会,还轻蔑地丢下一句:“你懂英文吗?”
面对外籍学生的回复,理工大学生心里更加不爽了,在他看来这名外籍学生不仅没有礼貌,而且说话一句故意带有挑衅性。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名外籍学生在理工大学内习惯了我行我素的做事方式,甚至还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可能早就习惯了,认为自己是外国人,中国学生就应该让着自己,所以才会做出这种行为。
之后这位外国学生,在看到没有拿到健身器材后,就到了一旁看手机,本以为冲突暂告段落,不料小王离开健身房后,遭多名外籍学生围堵。并且这位留学生还反诬小王辱骂在先,并带头挥拳殴打。
更荒诞的是,施暴者见有人报警后竟躺地装伤,装是受害者,试图颠倒黑白,简直是岂有此理,还好这件事有目击者还原事实。
此外根据之后这位受害人曝光出来的伤口,可见对方是直接冲着故意打人来的,丝毫没有想要沟通的意思。
旁观者的冷漠与恐惧
比起拳脚相加,更令人难过的是周围几十个中国学生的集体沉默。在众目睽睽之下,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攻击,竟然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阻止,甚至没有人开口劝说一句。
这种漠视比身体上的伤害更让人感到心凉,大家都是同胞,遇到困难本应互相帮助,可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集体的沉默就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人心。
这样的行为,让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也许在海外,保护自己成了更重要的选择,但这种选择的代价,是良知的泯灭。
有人说学校有规定,学生打架不管谁对谁错,都可能被开除,面对生命危险和伸张正义,仅仅为了自保而选择退缩,这样做是否应该好好想想?
规则的设立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秩序,保护弱势群体,而不是成为限制正义的工具,让人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保持沉默。
这种规定让人们在生命安全和正义之间犹豫,可能导致更多人选择明哲保身,这是对规则设立初衷的背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类规定,确保它不会阻碍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伸出援手。
规则与正义的失衡
这起事件让大家看到,一些高校长期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为了追求“国际化”这个名头,这些高校对外籍学生提供过多的资源,降低入学要求,甚至给予他们一些特别的优待。
有网友爆料说,江西理工大学曾经给外国留学生安排“学业协助岗位”,让本校学生帮助留学生完成学业,这件事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带有讽刺意味。
这些事情说明一些高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可能走得有些偏颇,这种过度倾斜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我们欢迎全球的学生来中国深造,但这不能以损害中国学生应有的权益为前提,过于重视留学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高人一等的想法,这样最终会破坏教育的公平性和应有的尊重。
我们必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维护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来华留学的学生,能真正融入到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这起事件反映出教育中的一个问题。我们重视教学生守规矩,却不太重视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如果规则和正义起了冲突,学生们应该怎么办?这次事件中,周围学生的沉默,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太听话,又太害怕自己受到伤害。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方式,确保学生不仅懂得遵守规则,更拥有判断是非、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没能塑造出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合格公民,反而造就了一批擅长算计、只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个人主义者。
这样的教育偏离了育人的方向,本应培养的是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现在却变成了只关注个人得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精于包装自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却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长此以往,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平等、尊重与担当
仅仅谴责和愤怒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协调规则与公平,这才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们更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这是教育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重建社会价值观,让平等和互相尊重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事情发生后,学校说正在进行调查,希望大家冷静。警方也声明会公正处理,不袒护任何一方,然而这样的回应并没有消除公众的疑虑,怎么处理打人的人,是对学校和警方的考验,更是对社会公正的一次检验,大家都在看着结果。
最终的处理结果会影响公众对公平正义的看法,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教育几句,再把人遣送回国就算了,那受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中国学生的身体,更会让整个社会觉得不公平,正义得不到伸张。
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让大家对公平正义产生质疑,觉得做了坏事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仅仅是留学生个人的遭遇,更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会让好人感到失望,对社会的公正失去信心。
这次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该怎样审视现有的教育模式?我们该怎样审视当今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要怎样培养未来的年轻人,使他们面对不公正待遇时,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积极地采取行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需要让他们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更要有维护正义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下一代正直、勇敢的品质,是教育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