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中国尚未登上朝鲜战场,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部队在战场上对朝鲜军队发起了碾压式的攻击。

然而当中国军队走上战场后,战争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勇的志愿军部队势不可当,联合国军却节节败退。



针对自身的落败原因,英国方面给出了分析。他们根据资料做出统计,得出了大多数英国士兵被中国士兵打成了精神病的结论。

军事实力并不薄弱的英国,为何会找出这样的借口?

所谓的精神病又是怎么回事?

中国参战,战局扭转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威尚未平息,位于中国东北方的朝鲜又爆发了战争。

这场战争本是属于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内战,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本着人道主义的借口而强行介入,瞬间扭转了战局。

原本朝鲜军队在内战当中占据着优势,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却对韩国军队进行全力以赴的支持。如此一来,南北战线便被不断推到三八线以北,甚至还有向北蔓延的趋势。

焦头烂额的金日成选择了向社会主义阵营求助,可一向自诩为老大哥的苏联此时却袖手旁观。苏联是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若苏联不动,朝鲜方面已经想不到遏制美国的可能性。

还好,还有一个中国存在,朝鲜还能看到一线希望。

本着唇亡齿寒的原则,刚刚经历过战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政府,仍然选择了参与这场战争。



只有帮助朝鲜人民守护好北边的土地,我们才能确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去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

所以,抗美援朝,其实也就是在保家卫国。因为在志愿军的身后,就是中国的土地和人民。

带着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异国他乡的战场。

而随着志愿军的加入,战局又再一次被扭转。

原本无往不胜的联合国军,第一次与志愿军正面交锋时就吃了苦头。或许是他们太过轻敌,又或许是我方志愿军本身就实力过于强悍,总之,联合国军尝到了第一次大败仗的滋味。

直到此时,他们仍旧没有幡然醒悟。有的战士甚至认为,志愿军获得胜利,只不过是由于运气的偏爱罢了。

而接下来的几场交锋,志愿军终于向傲慢自大的联合国军证明了我们自己的实力。他们也不得不再一次把审视的眼光投向我军,重新思考下一步的作战规划。

在经历了重大的战场打击之后,美军决定换帅。而作为联合国军的重要力量,英国军队却开始避战。

其实说起来,英军在和志愿军的几场交手中,损失几乎达到了之前与朝鲜军队作战时的十倍。

尤其是雪马里、马良山和高阳岱这三处阵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取得了碾压式的胜利,而英国军队也几乎全军覆没。



这三场战争只是中英双方交手中的三个典型,事实上,在整个朝鲜战争的发生过程中,中英双方交手数十次。而根据英国士兵后来的回忆,每一次的交手经历,对于英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所以在中国给了他们一个迎头痛击之后,他们就选择了消极的作战态度。

在战场上,如果英国军队遇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会能避就避。当他们的阵地被志愿军看上时,他们甚至会主动放弃阵地,转战他处。

而当双方共同争取一个高地时,他们会在失去战争主动权的第一时间就选择后退。

与此同时,英国军队自然也会面临来自美军的压力。作为共同体,英国军队如果在战争中摆烂,那么美军势必会受到影响。他们助长了中国士兵的志气,反而会让美军大受打击。

可是,虚无缥缈的压力,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战争来得残酷。在战场上,英国军队面临的是真实的杀戮,面对的是锋利的屠刀。

尽管他们才是战争的施暴者,但毫无疑问,他们的气势已经被中国军队完全打压。

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中国帮助朝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捍卫了亚洲北部的完整。若非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怕已经在东亚大陆上长驱直入。

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在这场战争当中失了脸面,自然也会为自己的战败去寻找理由。



而根据英国历史研究机构披露出来的资料来看,他们的军队领袖竟然把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归咎于士兵的精神病。

这是一个相当匪夷所思的结论,一群精神病人,怎么能够在战场上直面鲜血呢?

更何况,二战时期英国对本国军队的管理十分严格,每一位参军士兵都必须要受到精神方面的检验。而在侵略朝鲜时,英国动用的也大多都是这些武装力量。

他们在之前明明都是正常人,可却偏偏在朝鲜战争中变成了精神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大势已去,心生恐惧

英国士兵之所以会出现精神层面的剧烈波动,这还得从他们对待朝鲜俘虏的方式说起。

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的英国军队俘虏了大量的朝鲜士兵。

虽然当时国际上已经有着优待俘虏的原则,但是作为非正义的战争发起方,英国又怎么会去遵循这些原则呢?

他们当然不会在明面上对战俘采用多么恶劣的暴力手段,但他们也确确实实做到了漠视尊严,漠视生命。

在英国人的军营当中,朝鲜战俘大多都是活不过一个星期的。英国人心情好的时候,大可以拿他们当下酒菜,以嘲讽和取笑他们为乐。

可是英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俘虏们的厄运就真正来临。他们如果在战场上吃了苦头,那么就必定会把心中的暴力情绪发泄在俘虏们的身上。

他们会抓出一排俘虏,手上举着大砍刀,一个一个地挨个砍过去。当俘虏身首分离那一瞬间,他们的鲜血会喷薄而出,空气中也四处弥漫着血腥味。

而这一惨烈的场景,正好可以抹平英国军队心中的戾气。他们通过杀害朝鲜俘虏的方式,来发现战争带给他们的负面情绪。



可以说,在英国军队和朝鲜俘虏之间,从未有过真正的尊重。而正因为英国人太清楚俘虏的遭遇是什么,所以当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别国的俘虏时,恐惧才会真正由心而发。

随着中国加入战场,英国军队的境地瞬间改变。从前俘虏别人的他们,如今也有可能沦为我们的俘虏。

真正的俘虏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侥幸逃出来的英国人并不知道。他们所想象当中的俘虏的日子,全是以他们对待朝鲜俘虏的方式为依据。

而未知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恐惧的东西。

所以当英国人肆无忌惮地砍杀朝鲜俘虏时,他们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在下一个战场上,我变成了俘虏,我是不是也会受到同样的对待?我的头颅会离开我的身体,我的鲜血会溅上刽子手的脸庞,我的双眼将永远无法闭上。

想象当中的可怕遭遇,日夜折磨着英国士兵的精神。

“中国人已经来了,那些我们对朝鲜人做下的事情,是不是未来某一天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一位英国士兵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扭曲的文字。

他们在夜晚无法顺利入睡,在白天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战争当中。精神上的内耗,让他们对战争失去了全部的狂热。有时候看到鲜血,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呕吐。

当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越来越差时,他们就更能感受到中国军队所展现出来的神勇无比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就更让他们畏惧,这便陷入了一种没有止境的恶性循环当中。

不仅英国士兵在崩溃,英国军队的指挥官也在崩溃。



指挥官想不出翻盘的办法,更不知道从哪里找出中国志愿军的软肋。在战场上正面遭逢时,英国军队只能被迫挨打。即使指挥官有心想突破现在的局面,那他也是有心无力。

每一场失败累积下来的,并不是越来越多的经验和教训,而是更大的精神摧残。他会怀疑自己,怀疑身边的战友,乃至怀疑这场战争,怀疑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他会制止手下的士兵对朝鲜俘虏的杀戮,甚至会主动对他们予以优待,以此来获得内心短暂的平静和平衡。

可是,这都只是暂时的。当他们再一次领教到中国军队的威力时,恐惧和焦虑又会卷土重来。

意识到军队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英国上层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随军作战的军医,也试图从生理和心理双重层面上寻找解决的途径。

痛苦麻木,无限蔓延

当军队当中出现第一起腹泻、呕吐、失眠的案例时,军医并没有在意,他以为这只是个别士兵身上的个别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腹泻、呕吐和失眠时,军医终于引起了重视,但他也没有把英国士兵生病的原因归咎到心理层面上。



他只是单纯地以为,士兵们可能吃坏了肚子,有人也可能水土不服,战局的波动或许对他们的身体也产生了影响。

但是当这种糟糕的现象在军营中不断蔓延时,军医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原来这些从生理上反映出来的应激现象,只不过是众位士兵心理上的投射罢了。

他们在用一种极端的自我防御,隔绝外界对他们的精神产生的伤害。而这种自我防御机制体现在身体上,就如同他们生病了一样。

英国军队当中的随军医生博格巴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他们对死去的战友进行了悼念,仿佛想通过悼念活动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可是,他们非但没有从中得到解脱,反而让战争的火焰进一步灼烧到了自己的灵魂。”

可见,不管是士兵本人还是医生,大家都想通过积极的举措来干预这种糟糕的心理现象。然而,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切干预都于事无补。

战斗每一天都在发生,屠杀每一刻都未停止,身边的生命,甚至自己的生命,或许下一秒就会被屠刀收割。

今天晚上,你还点着灯,用温情脉脉的语言给家人写信。明天到了战场,一把枪或许就抵上了你的后脑勺。

今天晚上,你和你的战友还在吃着罐头,聊着家乡,聊着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明天到了战场,你的战友或许就会倒在你的身旁,他的血会将你的鞋子全部染成红色。

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只要战争不停止,这样的局面就不会停止。英国士兵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同样也不会停止。

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折磨之下,他们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根据英国的战争档案记载,这些英国士兵越来越沉默寡言。他们失眠,他们变得更加极端。每天晚上,或许只有镇静类药物才能让他们得到短暂的休息。而就算服用了药物,他们也有可能会从噩梦中惊醒。

有的士兵甚至会举起手枪饮弹自杀,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逃避战场,逃避无休止的恐惧。

正因如此,才会有3.5%的英国士兵患上精神病。相比起二战来说,精神疾病患病人数已经翻了60倍。

而英国士兵精神焦虑,同时也蔓延到了他们的家属心中。

那些留守在英国的人,时刻记挂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和父亲。当他们意识到英国大势已去时,他们也会紧张,也会焦虑,也会出现应激反应。

一位英国士兵的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儿子战死沙场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从一座大桥上跳下。他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了绝大多数的英国士兵家属的状态。

所以在战后统计中,英国人才会说,英国士兵战败,是因为他们被中国人打成了精神病。



结语

就算英国士兵在这场战争中承受了莫大的精神折磨,他们也不会引起任何正义和和平人士的同情。作为战争的施暴者和侵略方,他们并不是被动卷入战争当中的。所以这场战争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他们都应当承受。而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精神压力的中国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在战争的主动方和被动方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个明确的认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