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不远嫁”是中国一句流传许多年的老话,“赢了幸福一生,输了一败涂地”可以说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很难想象独身一人在外,无依无靠的女子究竟该如何度日。但偏偏有个女孩不信邪,她就是王丽红,一位清华女硕士。



究竟是为什么她要放弃自己优厚的生活条件远嫁到非洲呢?现在又如何了呢?

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

1968年,王丽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职工之家,但因为北京的户口,让她从小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5岁背诵唐诗300首,12岁就已经开始研究起了《红楼梦》。可以说她的童年一帆风顺,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机械系。

到了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会放松自己,毕竟努力了那么多年去学习,谈个对象、外出逛街也成了当时的一种放松渠道。但一路走来本就很轻松的张丽娟没有跟其他人一趟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始终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之上。



到了大四那年,王丽红更是以自己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继续自己的研究,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那一抹桃花就这么毫无预兆的开了,更没想到那个他竟然一个异国之人。

在校时,王丽红的生活很单调,图书馆、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也让她能专心做自己的事,但她万万没料到,自己早就被“尾随”多时。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下,二人成就了第一次的相遇,也是她后来的丈夫苏玛

漂游在外的异国学子

苏玛出生于非洲的一个国家乌干达,当地的环境并不是特别好,苏玛决定改变这一切,于是通过他的努力成功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成为了一名交换生。在这期间他也是努力学习,中英双语都慢慢熟悉,更是遇见了一个与他一样刻苦的女孩。



每每在学习时看到她的身影,都让苏玛不禁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魔力让他总是不自主的望向那个女孩呢?把经历给室友说过之后,他才知道,那叫恋爱。

于是他便不再隐藏,开始想办法与王丽红主动接触,并最终成功的联系上了她。



双方随着不断地交流,王丽红也发现苏玛跟她有着相同的爱好,渐渐也就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是学业,后面是双方的家乡,甚至是二人对于未来的规划。时间一长,王丽红和苏玛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一开始,在女儿把男友带回家时,王丽红的父母都是相当反对的,毕竟在那个时候,黑人并不常见,更别说是以男朋友的身份领回家了。但更让她的父母难受的是:王丽红竟然打算在完成硕士学业后离开中国,和苏玛一同回到他的家乡。

这可让王丽红的父母伤透了心,甚至说出了“如果不分手,就断绝父女关系”的决绝之言。但这并没有阻拦住这个意志坚定的女孩,最终父母也是勉强同意了,在1993年,王丽红和苏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在婚后生下了一个孩子。

在双方的学业完成之后,夫妻二人便开始了返乡之旅。但让王丽红没想到的是,尽管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但看到了当地的环境时还是深深地震撼了她。

奋勇拼搏的清华夫妻

艰苦的生活条件,简陋的居住场所,只是王丽红到达苏玛家的表象,当时在飞机上的幻想,也被现实狠狠地敲碎。更难接受的是苏玛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部落的酋长,在这背后竟然有着10个婆婆。苏玛对此她的担心也是十分清楚,更是直言只娶一人。

在这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生存问题,当地与北京生活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光是洗澡就只能去泥塘之中、房屋没有挡风的玻璃、生吃小动物就让王丽红产生了严重的不适感。



但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当王丽红因当地饮食不习惯时,苏玛会为她找来新鲜的物和纯净水;在她被疟疾折磨的高烧难退时,苏玛背着她去诊所打针;当小儿子因病去世时,他们一同承担痛苦,这也让王丽红感动不已,愿与苏玛一同坚持下去。

丧子之痛并没有打倒这位坚强的母亲,她意识到要改变当地的情况,于是把自己珍贵的饰品卖掉,买下了当地的鲁扬子中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学习的学习之心并没有受到影响,开学第一天,拿着旧报纸糊的课本,蜷缩在漏雨的教室中,仍旧不忘学习。



学校的建设也没有难到夫妻二人,没钱就通过自己的学识去融资,去借,很快这个不起眼的中学就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学校设备逐渐搭建完善,更是改善了当地的教育窘境,其中的毕业生更是有很多进入了中企工作。



有人问现在57岁的王丽红是否后悔呢?看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和学校的芸芸学子王丽红默默摇头。是啊,现在三世同堂的她,事业有成,更是获得乌干达总统颁发的“文化贡献勋章”,身旁还有一个很爱自己的丈夫,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当初远嫁非洲的他,现在已经和苏玛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爱情让她到达非洲,责任让她扎根非洲,她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爱情可以跨越种族和国界,理想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