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贵阳前胡优质栽培管理的秘密技巧

汪继发等

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又名白花前胡、鸡脚前胡等,属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前胡是传统大宗药材,以其干燥根茎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又为常用苗药 ,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名医别录》,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主治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等症状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前胡含香豆素类、多糖类、脂肪酸类、芳香酸、挥发油类等多种成分,且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最高,是前胡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药理学研究表明,前胡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祛痰平喘、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衰、抗心脑缺血、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抗癌等活性 。前胡在我国广泛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贵州作为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大省,前胡种植面积已形成一定规模。乌当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适宜前胡的栽培种植,因其品质佳深受药农喜爱。因此,为前胡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推进前胡优质高效栽培,结合前胡栽培研究成果和乌当区前胡栽培管理经验,总结适宜推广的前胡优质高效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1前胡的植物学特性

前胡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较矮但扎根牢固,株高 60~100cm,根圆锥形,末端细瘦,常见分叉,根表面呈黑褐色或灰黄色,茎圆柱形,叶片羽状分裂,花序为复伞形花序,果实卵圆形、棕色 。花期维持 1 个月左右,一般为 8 — 9 月,果期 10 —11 月 。前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寒抗旱能力,但不耐涝,田间排水性要求较高,积水过多不利于前胡生长,且易造成烂根。前胡喜阴凉湿润、土层肥沃的土壤。一般在2 年内可完成生长发育,第 1 年为种子繁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第 2 年为生殖生长期,采收第1 年冬季未抽薹植株根部作为药材进行使用。

2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2.1选地整地

前胡为深根植物,应结合植物生长特性进行地块选择。乌当区坡地较多,种植前胡宜选择平地或坡度小于 25°的地块 ,以腐殖质土、砂壤土、黄壤土、冲积土等排水良好、土层较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光照充分、土壤 pH 为 6.5~8.0、中性偏碱的地块最适宜。光照不足、排水性能差、质地黏重、肥力较低或酸性重的土壤会严重影响前胡产量和品质 [11−12] 。播种前对地块进行精细整理,清理前茬作物及田间杂草,并结合施用腐熟有机肥作底肥对土壤进行深翻,翻地深度 20~30cm,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旱、抗涝能力。有机肥施用量为 1500~2000kg/667m 2 ,可配合施用复合肥(N−P−K 为 15−15−15)40~45kg/667m 2 。地块整平耕细后,顺地势做畦,畦面宽 1.2~1.5m、间距 30cm、沟深 15~20cm。深沟高畦有利于田间排水、通风和透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2种子制备

前胡一般采用种子繁殖。由于前胡分枝多且为伞状花序,因此结种较多,且种子发芽率较高。前胡果实一般在霜降后成熟,果实成熟时呈黄白色,此时可分批将成熟种蓬连花梗一并割下,于室内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进行充分后熟,再搓下果实,除去杂质,晾干种子备用 。播种前先晒种 1~2d,并用0.5% 多菌灵或 70% 甲基托布津拌种进行种子消毒,可根据播种习惯用细土拌匀播种,也可直接播种。种子用量一般为 1.0~1.2kg/667m 2 。

2.3播种

前胡种子发芽适温为 10~15℃,3月中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宜超过清明 。播种过早,温度较低种子发芽迟缓,易使种子腐烂、种子不发芽或出苗率低。播种过晚,温度太高,幼苗长出后易造成真叶灼伤、幼苗死亡,后期缺少充分的生长期,光合累积不足,根茎发育不良,导致早孕蕾、早开花,影响前胡药材质量 。前胡播种方式有点播和条播 2 种。点播,整好地块后畦面按行距 30cm、间距20cm、深 5cm 开窝,将种子均匀撒在窝内;条播,整好地块后畦面按行距 30cm、沟深5cm 进行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完种子后须盖一层薄土,盖土不可过厚,避免影响出苗,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可适当盖一层秸秆保墒,利于齐苗 。

2.4田间管理

2.4.1补苗间苗 前胡播种后,出苗情况对前胡产量有直接影响,需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补苗或间苗,宜早不宜迟,过迟会影响新补前胡苗的生长,且过密导致植株生长细弱。补苗与间苗可同时进行,拔除过密、瘦弱的幼苗,保留壮苗,同时将间出的壮株补种在缺苗处。补苗和间苗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补苗后浇足水,保证补苗成活率 。

2.4.2中耕除草 前胡为草本植物,草害对前胡生长影响较大,尤其是生长前期,杂草会争夺前胡生长所需的养分和光照,因此须加强中耕除草。间苗时,应结合间苗进行除草,在前胡生长至封行前浅耕除草,有利于保护土壤墒情,改善地块通透性。前胡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除草剂,宜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也可覆盖秸秆或黑色地膜。

2.4.3水肥管理 做好水肥管理有利于提高前胡根茎产量和品质。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前胡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施肥2~3 次,基肥在整地时施用。中期追肥一般在 5 — 6 月进行,结合除草施用复合肥 10kg/667m 2 ,避免伤根、伤苗。若前胡长势弱,可在白露前后施用复合肥 10kg/667m 2 进行追肥。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会影响前胡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根系腐烂、病害加重。水分管理适宜能提高前胡产量,减少病虫害。前胡补苗后须缓苗一段时间,此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前胡耐旱,通常不需灌溉,但遇干旱需及时浇水。

2.4.4摘薹打顶 前胡为多年生植物,抽薹会造成前胡植株根茎发生木质化,早期抽薹会导致前胡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目前已有对前胡早期抽薹的相关研究 ,但栽培中也会出现部分前胡早期抽薹现象。出现早期抽薹及时进行摘薹打顶,防止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提高前胡产量。摘薹打顶一般在前胡植株长至 20~30cm 、花茎成薹时进行,除保留基生叶外,从地表基部折断花茎。经过摘薹打顶后的前胡根部粗壮,生长健壮,可大幅提高前胡药材产量。

2.4.5病虫害防治 前胡种植过程中做好种子质量把控和水分管理,培育壮苗,则不易出现病虫害。种子播种前期气温不稳定且相对较低,病虫害发生现象相对较少。后期气温逐渐升高,当温度和湿度较高时易出现病虫害。前胡常见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茎基腐病、叶斑病、白粉病、锈病、蚜虫、黄刺蛾和蛴螬等。发生根腐病时可通过拔除病株,并结合使用甲霜恶霉灵或生石灰灌根处理进行防治。茎基腐病主要危害植株根茎,可用80% 福美双水分散粒剂 400~500 倍液喷施根茎进行防治。叶斑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进行喷施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田间相对湿度大、温度 24~30℃ 时易发生,生长期间发现病株须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并喷施 25% 多菌灵 500倍液或 15% 粉锈宁 1000 倍液进行防治。锈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5 — 7 月高温、高湿天气较为高发,发病初期可用嘧菌酯、三唑酮等进行防治。蚜虫主要危害植株幼叶和茎等,发病初期可用黄板、吡蚜酮、吡虫啉等进行防治。黄刺蛾在幼虫期危害叶片,可用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喷施防治。蛴螬主要危害植株嫩茎和根茎基部,可通过冬季深翻土地,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卵或采用 90% 晶体敌百虫 1000~1500 倍液灌根毒杀幼虫。



3适时采收

前胡以根茎为药材,采收时间是影响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采收过早会导致产量不高,过晚则会因前胡根部木质化影响品质 。前胡栽培当年即可采收,采收一般在 11 月中下旬植株落叶、地上部茎叶干枯时进行,选择天气晴朗时采收。采收时先去除地上部分,采挖前胡根茎,注意尽量保持根茎完整,确保药材外观品质。前胡采挖后及时去掉根茎上的泥土,经晒干或烘干后,放入干净的环境贮藏,注意防霉和防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