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长安马自达首批600辆纯电旗舰轿车MAZDA 6e正式装船启航,发往欧洲市场。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MAZDA 6e在欧洲市场的交付进入倒计时,更象征着长安马自达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里程。



作为中国合资车企向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转型的关键一步,MAZDA 6e的欧洲首航背后,既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有跨国合作的智慧融合。



战略升级,“双百翻番”计划

此次的启航,是长安马自达“双百翻番”战略计划落地的开端。根据规划,未来长安马自达将在新能源领域投资百亿元、实现出口贸易额百亿元,并推动企业产值翻番。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输出与产能升级,将中国市场的制造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南京工厂作为战略支点,展现了“中国速度”与“马自达品质”的深度融合。这座马自达在华唯一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整合了博世、宁德时代等全球顶级供应链资源,依托高度自动化的冲压、焊接、涂装与总装工艺,以及数字化质检系统,确保MAZDA 6e的全球统一标准。与此同时,南京工厂还承担了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的职能,成为马自达全球电动化布局的关键枢纽。长安马自达总裁松田英久直言:“MAZDA 6e的欧洲首航,标志着我们从合资企业向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转型。”



技术突围,以全球标准定义新能源价值

MAZDA 6e的竞争力源于其技术硬实力。作为专为欧洲市场设计的全球化车型,该车在研发阶段即整合了中日欧三地工程师的智慧,严格遵循欧盟最新法规与安全标准,并通过了中欧双安全认证。



打造安全性能的“天花板”。该车全系标配9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罕见的远端气囊,保护面积达25000平方厘米,安全气囊总容积350L;车身采用86%高强钢占比的7横5纵全钢笼式架构,车顶横梁强度达2000Mpa。在中汽中心“货车横向夹击+刮底”双极限测试中,MAZDA 6e乘员舱结构完整,电池包无起火爆炸,展现了“全域安全堡垒”的实力。



驾控基因的电动化延续。MAZDA 6e以“电感人马一体”为核心卖点,通过后驱调校、50:50轴荷比、高刚性车身与精准转向系统,实现了麋鹿测试80kph、双移线110kph的操控极限,重塑了电动车的驾趣价值。其动力输出延续了燃油车的线性标定,搭配大师级底盘悬架调教,让驾驶者“无缝衔接”电动化体验。



智能与环保的双重突破。搭载22个传感器与50英寸AR-HUD,支持全场景智能泊车与四音区语音交互,硬件配置对标豪华品牌。环保方面,内饰通过EPD、VEGAN与OEKO-TEX婴儿级认证,座椅采用Nappa真皮与菱形衍缝工艺,兼顾健康与豪华感。3C超快充骐骥电池则通过60分钟盐水浸泡、5毫米钢针贯穿等极端测试,热失控后30分钟不起火,远超国标要求。

乘风破浪,中国智造赋能全球竞争

此次欧洲首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模式的创新实践。其定价策略体现了“中国成本,全球品质”的优势:国内补贴后售价9.98万元起,欧洲市场虽定价更高,但仍依托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势保持竞争力。这种“反向输出”打破了传统合资车企“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证明了中国智造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欧洲市场而言,MAZDA 6e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当地电动轿车选择。其“魂动”美学设计、超低风阻与电感驾控精准契合欧洲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的期待。首批车辆预计于5月抵达比利时,夏季交付经销商,未来还将拓展至泰国等市场。这一布局不仅助力马自达完善全球产品矩阵,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国际化提供了样本。

合资模式的新出路

长安马自达的转型为合资车企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整合马自达百年造车工艺与长安汽车的电动化技术,实现了从“制造基地”到“创新支点”的跃迁。这种“技术共生”模式,既保留了品牌基因,又注入了本土创新能力,成为全球化竞争中“1+1>2”的典型案例。



此外,MAZDA 6e的成功出海,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依托完善的供应链、成本优势与技术迭代能力,中国车企正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长安马自达的实践表明,唯有以全球标准定义产品,以用户需求驱动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高地。

侠语:中国答案

一声启航的汽笛,不仅是长安马自达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一次走向成熟的标志。它证明了中国智造有能力以技术自信参与全球竞争,也展现了跨国合作在电动化时代的巨大潜力。唯有以品质立身、以创新破局,方能在新能源赛道上行稳致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