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写了学医的好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那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报考医学专业?》,但实际报考医学院校时,会面临一个选择,就是做医生呢,还是做护士呢?

医学院校录取分数上,临床医学普遍很高,护理学比较低。

而且护理学专业有不少是调剂生,就是本来不想报护理学的,但由于其他志愿不被录取,又选了调剂,最后就被护理学录取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想学医的人,其实是很嫌弃护理学的。



其实从就业角度看,护理学专业比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高多了。

护理学几乎是百分比就业,不管是乡镇卫生院,还是三甲医院,护士都是缺得不行。

而且从事护士,不需要考研,就算是大专院校毕业,医院也抢着要你。

如果想移民,护士比医生更受青睐,因为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护士都是紧缺的。

还有,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抢手,因为护士工作太累了,而且时不时需要扛重的仪器、帮病人翻身啥的,力气大的男护士更能胜任。



02

虽然学了护理学不愁没工作,但不少人还是比较抗拒。

首先,护士比医生累,但收入比医生低。

你可能会说了,既然护士更紧缺、工作更累,为什么收入还比医生低呢?

这是因为责任问题,医生有开处方权(当然有的地区部分医院也在改革,让护士拥有处分权,但还没有全面执行),医生承担责任,肩上的压力比护士大。



其次,学了护理学,如果没有进一步考研考博的话,那只能做护士,如果学历够高,可以去卫校做个老师。

基本上就这两条出路了。

但医生不一样,可以去医院,可以自己创业开诊所,可以去当医药代表卖药,就业路子相对宽一点。

最后,医生的社会地位、晋升的通道也比护士高,顶级医生可以做到拿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但再好的护士,也是护士。

03

不过,人工智能时代,可能这一切都要改变了。

在以前和现在,医生确实比护士好,但是未来可不一定。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生很多工作都可以被取代,甚至看病都是人工智能来看了。



但护士的角色却无法取代。

为啥呢?

因为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病”,而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

看病是一个量化指标,以前需要医生凭经验去做判断,但人工智能来了,会比任何一个老医生都能更精确判断病情。

但照顾病人可不一样,需要情感、需要同理心、需要察言观色安抚病人情绪,这些都是冷冰冰的人工智能无法提供的。

04

或许在未来的医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

医院里都是护士和人形机器人,病人进入医院后,人形机器人做引导去看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做诊断并开药。

如果需要做手术的病人,住进病房后,护士做手术前的情绪安抚。

手术时,护士引导病人躺在手术台上,之后的所有事情都交给人工智能手术机器做手术。



手术过程中,护士排解病人家属的忧虑。

手术后,护士照顾病人起居饮食,直到病人出院。

如此科幻的一幕,不知道20年后能不能实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