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近期推出的100多场招聘活动,涵盖智能制造、生活服务、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多个领域。多地也陆续启动各具特色的纳新引才行动。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3月份降至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产业升级带动需求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前2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万人,3月份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就业人数同比上升,带动重点群体就业平稳。
一季度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延续,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夯实,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巩固了就业稳中向好的预期。
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驱动,工业生产延续较快增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带动了就业端数据增长。
平台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机械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0%、10%,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36%,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4%、18%。智联招聘负责人认为,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正在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不断激发更多技术人才需求。
与此同时,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市场结构性升级,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等新业态贡献率显著提高,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明显提升。在线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养老看护和居民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3%、35%、17%和10%,既反映了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也体现出民生领域就业吸纳能力的增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志强教授认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吸纳更多高学历劳动力加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类企业勇挑大梁
在山东青岛海信智慧产业园,AI面试官正以毫秒级响应筛选人才库,数字化招聘系统日均处理简历量突破万份;江苏常州思源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构建完善人才体系,与高校、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福建福州的新福兴集团把推动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作为企业创新的突破口。
企业在稳就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4月17日,华为开启2025年应届生招聘,推出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拟招聘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相较于2024年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公司有近万名员工通过内部系统培训、技能转换,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转变,为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同日,腾讯宣布启动就业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仅2025年就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有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称,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腾讯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储备,与青年人才共同成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民营经济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力量。如何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的信心与创造性,提升民营经济的就业吸纳力和就业吸引力,是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课题。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代盛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还可以带动就业结构变化和收入结构优化。可通过实施重点产业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为改善员工薪酬待遇创造更大的空间,为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创造更好条件。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就业市场呈现“传统行业企稳、新兴领域爆发、全球化岗位扩容”的多元特征,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优化,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注入信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仍逆势增长6.9%,企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持续下降,带动劳动力市场出现更多新机会。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招聘出海业务相关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加14%,驻外岗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策略更加多元。
海外岗位大量增加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通过海外建厂贴近市场,跨境电商企业依托东南亚新兴市场扩大份额,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加速落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种“多点开花”的贸易格局,分散了外部风险,为国内经济创造了新增长极,也为劳动者增加了新的求职方向和职业技能拓展目标。
也要看到,二季度起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加大了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专家建议,在抓好相关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4月中旬,2025年全国民营企业服务月启动。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除了帮助企业掌握各类助企惠企政策内容、申领条件、办理方式、工作流程等,按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外,还会实地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招工用人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困难企业要综合施策,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充分运用各类纾困帮扶措施,发挥政策集合效应,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经济日报记者 敖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