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晚加速的AI热潮,从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已经转到了孩子们的教育,教育部发文,2030年前要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北京已确认,全市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


这也意味着,教育的底层逻辑正在改写: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主体性是重中之重。在AI时代,创造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上限

今天介绍的《发明是本故事书》,就提供了培养创造力的办法,可以给孩子很多启发,脑洞打开改变思维方式。


本书作者卓克,是知名科普作家、物理名师,他的音频科普节目极具人气,和《物理是本故事书》是同作者,原型是价值198元的少年得到精品课,在上千门好课中排名第5,物理类第1,升级纸质书还新增了200多幅趣味插图与原理图,想,点击文字可看详情。


说回《发明是本故事书》,也是他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发明创意课,用故事点燃他们的探索热情,拆解伟大发明背后的思维技巧。原音频在少年得到价值198元的精品课程,在好课中排名第8。


书籍在音频课程的基础上,增补了上百幅珍贵原型图、示意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发明背后的逻辑。


身边普普通通的每一个事物,都有着不普通的来历,隐藏着“点石成金”的创新思维 。它从贴近生活的6大场景、59样事物出发,以小见大,带你从新角度认识身边事物。

  • 肥皂是用油做的,为什么还能去油呢?

  • 电池的发明,源自“魔法瓶子”?

  • 不粘锅技术一开始竟是军事机密?

本书拆解6大生活场景:家庭生活、个人用品、信息技术、食品故事与技术、交通运输、医学卫生,堪称一部“你身边的万物简史”!


它考据了59段发明历程,从离奇故事里放飞创新思维。


通过向发明家汲取灵感,收获立即能用的思维工具。

发明的过程充满了意外和挫折,所以发明家不仅要能抗压,更要能创造性地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层层剖析发明家拆解问题的思路,读每一个故事都相当于做一次认知训练。它遵循从身边物品切入→故事→知识→认知升级的逻辑,提供立即能用的思维工具。

例如,古人把动物脂肪和草木灰混在一起,无意中发明了肥皂。

把两个东西混合在一起做成新东西,这其实是常用的发明创新思路。

那肥皂为什么能把油渍“拽”下来呢?

古人做出了肥皂,但不知道原理。知道原理后,近200年来,人们才一次次地改造它,肥皂终于便宜了。这其实是一种常用的迭代思路。


孩子能看到发明家怎么运用系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强大创造力!这些有用的思维工具,也能内化成孩子身体的一部分。


发明,绝对不是单个学科的产物,而是各个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的结晶。

而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能力,其实也是AI时代的关键竞争力。

例如,讲冰箱制冷时,要了解蒸发这个物理概念。

但蒸发太抽象了,不好理解。怎么办?可以将水想象成一个快递员:

早上,他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员,出门收快递,收到了一堆“热量包裹”。收得足够多的时候(相当于到了沸点),他就变成了“热血沸腾”的快递员(相当于气态的液体)。最后,他把这些“热量包裹”交出去后,就又变回了普通的快递员。


再以衣服的起源为例,科学家竟是通过研究虱子的DNA,了解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穿上了衣服,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看下图,这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再举一例,你知道弗莱明发明青霉素的故事吗?

之前的书里描述通常是:弗莱明的医生度假前忘了给培养皿盖盖子,之后发现培养皿里长出了“绿毛”(即青霉菌)。经过仔细研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但其实,这并非真相全貌

本书将带你一起推敲弗莱明的说辞有没有漏洞,寻找还有哪些不可忽视的科学家,像福尔摩斯一样,还原当年真相。


故事里的事,是超有趣的脑洞

故事里的事,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故事里的事,是重要的课堂知识点!

故事没有门槛,这本书能让孩子有效培养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洞察力,带领他们正确看待成长路上的挫折,更好地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卓克的讲解风格以幽默风趣著称,能让孩子无障碍理解背后的深层逻辑。读每个故事时都像一个侦探,跟着发明家一起拨开迷雾,挖掘故事脉络,弄懂解决问题的步骤。

点击下图可购买


也可以把同作者的《物理是本故事书》一起带回家

点击图片可以购买


- 电商广告 -

图片来源:合作伙伴供图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