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则很火的帖子,说的是法官退休之后,应该保持如何的心态。最后的结论是,别看退休欢送会上,领导的表态是,法院永远是你的家,欢迎经常回来指导工作;此前的下属、同事和徒弟们见面说的是,真舍不得,记得常回来看看等等~~
可真有事儿或是想回去看看昔日的熟人,就会发现,也就曾经的三五铁杆好友还说上话,其他大多的同事跟防“司法掮客”一样防着自己,眼神都异样,走路都绕着走;别说中午的饭卡、门禁卡已经不能用了,就是单位的保安不熟悉,都是通知走当事人安检通道。
于是,得出的结论是,法官既然退休了,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白人走茶凉、瓜田李下、离开平台就是失能的道理,不要还在以法官和法院人的位置自居,“放下法槌的第一天,我突然看清了——前半生我在法庭上定分止争,给别人的矛盾解套,后半生该在生活中给自己‘解套’,与自己和解。”
这个帖子说出了很大一部分法官退休后的心态。有留言是,“我退了,从来不去单位。惹人膈应干啥?大家都挺忙的。也没啥可留恋的,过好自己每一天就行。不打扰就是对单位最大支持。”‘;“说的太好了,我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真的该为自己活活啦!”......
可是,在退休法官群体中,也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返聘到法院当调解员,继续发挥余热。此前的很长时间里,一些法院人员在退休时,法院领导都会征求意见,是否愿因接受有偿的返聘到法院当调解员,到法院的业务庭室从事司法辅助工作。
有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法院提出了清理法院人员返聘的要求,可最近这项工作又被逆转了起来。尤其是,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退休法官发挥作用的通知》提出要鼓励退休法官发挥余热,允许各级法院选聘优秀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
据此,各地法院掀起了一波选聘退休法官返聘当调解员的热潮。不少法院还发文宣传这项工作,成立了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当成了宣传工作的亮点。
跟官宣屡屡发文宣传“退休法院工作室”,或是“有的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专项工作,有的参与案件评查、提供重大疑难案件分析咨询,有的通过业务培训、结对指导等传授工作经验,有的参与“有信必复”、判后释法说理、接待群众来访等......”不同的是,有人也发帖称,退休法官其实愿意接受返聘的只占少数。
例如,有法院退休30多人,院里研究决定返聘数名退休法官来做调解工作,报酬采取的方式是一定的底薪+根据调解结案数量计件计费,可询问了近年退休的,基本上都被婉言拒绝了。以至于退休法官调解室酝酿了很久,一直没有开起来。
至于原因,大致都是上文中说及的原因,审了一辈子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都知道办案子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场景中,虽然可以增加收入,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
帖子的留言区里,有网友的留言是,“不是不愿反聘是给工资太低了,月薪2仟加调解案件提成,月收入不到4000元,法官随便进一个公司当法律顾问,月薪过万还一日三餐,节日旅游一样不少!”
有网友的留言是,“法官在多年的工作中少产生了不少的病痛!有更多的法官已抑郁症了!晚上都睡不好!工作强度和压力太大了!不容易呀!干到退休己很不容易了!不懂的人总说法官收入多!”
有网友的留言是,“应该改革法院的调解体制,将调解职能划归基层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人民法院专司裁判,在执行程序中也可调解结案,将法官从人情是非的调解工作中解放出来!”,意思是法院应该将专职调解工作从法院工作中剥离出去,不应该包揽行政机关应该负责的调解工作。
有网友的留言是,“法院调解室一直都在,诉前调解都搞了十几二十年了……退休法官返聘多的是,没压力,案件好做就做,不好做就往下一道流转,又不粘手,技痒还好练练手,还可以增加收入。”想接受返聘的,早就接受返聘了,或是托着关系也去返聘了,不想接受返聘的,“鼓励”发挥余热也没有用。
烟语君想说的是,网上这个帖子说的未必代表全部,一直以来,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都是有退休法官在从事着调解工作的,就是在清理返聘中,还是有人留了下来。退休之后,究竟是接受返聘,部分的回到昔日的司法岗位,还是走向社会,从事法律相关的第二职业,还是回归家庭研究养生,看的都是个人的心态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