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农村,建房的讲究仍然传承了传统习俗,遵守建房的传统规矩。其中,能否在外山墙开门,就有很多人不赞成开门。
他们通常用一句农村传统俗语来证明,这句俗语就是“房宅大山若开门,女儿狂情与私奔”。
这句俗语,也被认为是一句风水顺口溜,因此,俗语中的说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风水传统习俗的面目出现。
民间相信风水的人,也就相信俗语中的说法。不信风水的人,自然也就不相信俗语的说法。
要理解这句俗语,就得先了解俗语中的关键词“大山开门”。那么,“大山开门”指的是在哪里开门?
这里的“大山”,不是指真正的山,而是房屋一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也就是外山墙。
外山墙处于房屋的两端的横墙,与前檐与后檐垂直。一般来说,很多地方都称为山墙,也称封火墙、侧墙,能够起到左右邻居之间的隔火作用。
有一些地方的山墙的上面部分,做成马头墙、耳形墙等,有的则做成多层翘角,俗称为鳌头,因此,很多传统民居的山墙显得非常高大,被民间称为“大山”。比如,徽式建筑、岭南民居等就是如此。
旧时传统习俗,民居中的正屋,一般把门开在正面。至于能否在山墙上开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有的地方的习俗,后墙不能开门;有的地方习俗,山墙不能开门;还有一些地方,既不能在后墙开门,也不能在山墙开门。
民间对厢房能否在山墙开门,相对来说要灵活一些,传统规矩也没有严格,风水习俗中的说法较少一些,在旧时就可能因地制宜。但是很多地方的传统民居的厢房,也很少在山墙开门。
俗语中说,如果在正屋的山墙开门,就会出现“女儿狂情与私奔”的“后果”。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其中的主要理由是,山墙在一些地方的民居结构上,多为承重墙,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屋顶、防风抗震。而有一些地方则是用来防火,即封火,因此叫封火墙。
如果在山墙开门,就是打破了民间的常规布局。山墙本应稳固,开门后,有可能会使山墙不稳,让房屋结构失去平衡,给安全带来隐患。同样,有些地方的山墙具有防火功能,如果山墙开门,防火功能就会被削弱。
我国古代,社会非常讲究所谓的“正统”,而民居普遍被人格化,将社会的道德标准融入到民居之中。
古人认为,正屋从前面开门属于“正统”,从后墙和山墙开门属于“非正统”。再说,一些没有围墙和院门的地方,山墙位于房屋两侧,属“边界位置”,开门可能出现“突破边界”的问题。
这种“不正”让人联想到家风不正。而“突破边界”,让人联想到家庭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需要“扎紧篱笆”的地方,怕家里女儿出事。
再加上古代很多文学作品中,描述了很多民间男女苟且之事,做这种勾当,往往是偷偷摸摸,一般不敢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或后门进入,很多的问题都出在后门和侧门。《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就是如此。明代社会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就讲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再加上古代社会,当地很多类似的事情,人们都耳闻目睹,问题大多出在后门和侧门上,特别是一些没有院墙和大门的地方,更是如此。
于是,当有人要在山墙开门时,人们自然就联想到“女儿狂情与私奔”的事情来。由此,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将山墙开门,引申为女儿行为不受约束,违背传统礼教。
俗语以此来用来劝说民间,在建房时,或者是生活中,要避免房屋非常规的布局,或者改变常规布局,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
这种说法,是在封建社会时期产生的,因此,带有带有封建礼教色彩。那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女儿私奔是由包办婚姻造成的,而是把女儿私奔归的原因,归因于山墙开门,这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看来也是很可笑的。
现在儿女婚姻自由了,也就很少有“私奔”这种说法。如果有,也是因为父母对儿女婚姻干涉过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农村民居建造之中,如果有人家要从山墙开门,人们很少提及“女儿狂情与私奔”这种说法了,而是出现了其他的说法。
实际上,即使在过去的农村,正屋的山墙开门,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除了以上俗语的说法外,还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一是山墙开门不聚财。原因是民居不能很好的藏风聚气,山墙开门打破了室内的气的平衡,使气没有稳定感,容易让财气外泄。
二是山墙开门为白虎开口。民间认为如果在山墙开门,就是白虎开口。如果是二层以上的楼房,在二层以上开门,则被称为“白虎望月”,民间俗信认为,这样的门是不吉利的。
以上这些都传统民居建造中的一种传统观念,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有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现在农村建房,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注重房屋的实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讲究科学合理布局。因此,“房宅大山若开门,女儿狂情与私奔”这句俗语,对现在的农村来说,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我们只作为传统俗语来了解,不用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