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viatsanta网站4月24日报道,中国歼-35隐形战斗机于3月下旬在“福建”号航母上首次完成电磁弹射(EMALS)。



歼-35隐形战斗机。

如果此报道事后得到中国官方证实,这一事件可能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实力的转折点,将显著拓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的作战范围。此前数月,陆基航母测试设施和“福建”号航母上静态放置的歼-35战斗机均被发现,这标志着中国朝着将隐形战斗机全面纳入到航母战斗群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文为“军队鉴定(Army Recognition)”网站发布的介绍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为美国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会出现很多错误,请结合自身理解来看待相关问题。本人翻译此文章只为了转述美国相关人员在分析社交平台的视频和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证实或支持其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福建”号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飞行甲板,并配备三台电磁弹射器。

“福建”号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相比之前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实现了重大技术飞跃。推测“福建”号航母的排水量为8~8.5万吨,配备三台由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驱动的电磁弹射器,据称弹射效率比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还要高出30%。



“福建”号航母与此前采用滑跃甲板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有明显不同。

尽管“福建”号航空母舰尚未完全投入使用,但其电磁弹射器能够发射比滑跃起飞型航母更重、更先进的舰载机,例如歼-35隐形战斗机、空警-600预警机和攻击-11无人战斗机。在配备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055型驱逐舰保护之下,以“福建”号航母为旗舰的中国航母战斗群,与美国同样以航空兵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实力相当。



位于武汉的陆基航母测试设施上的各种舰载机。

歼-35在“福建”号航母上的部署,将是中国第五代战斗机加入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关键一步。虽然早期中国航母主要搭载的是歼-15战斗机,但歼-35战斗机拥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隐形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较早时间出现的图像和泄露的信息表明,歼-35舰载型原型机已经在模拟航母甲板上进行了测试,这表明该型战斗机的研发工作与“福建”号航母的战备状态密切相关。



美国海军F-35C“闪电II”隐形战斗机。

如果“福建”号航母上进行的试飞工作按计划进行,中国可能很快就会部署一支舰载隐形战斗机部队,其规模至少在概念上与美国海军的F-35C“闪电II”中队大致相当。歼-35与“福建”号之间的协同配合也象征着中国舰载航空兵将从一支以区域为主的部队,转型为一支更具雄心、更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



“福建”号航母与歼-35舰载战斗机的3D渲染图。

据报道,中国将美国F-35C“闪电II”视为舰载隐形战斗机的标杆,而中国同类舰载战斗机的出现——尽管并非所有指标都与之匹敌——将显著缩小双方在质量上的差距。这将使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规划更加复杂,需要重新评估中国投射力量、实施海上拒止以及争夺关键海域(例如南海、东海,甚至可能延伸至印度洋及更远地区)控制权的能力。此外,通过将隐形战斗机的作战范围扩大到离大陆更远的地方,将强化中国更广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 (A2/AD) 战略,为未来的高端冲突提供新的攻防选择。



搭载歼-35和歼-15模型进行测试的“辽宁”号航空母舰。

据报道称,随着歼-35战斗机与“福建”号航母的整合,中国部署配备隐形战斗机的航母打击群,其隐形战斗机数量可能与美国航母上的数量相当,甚至超过美国航母。据估计,一艘“福建”号航母就可能搭载多达48架歼-35舰载战斗机,而经过改装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每艘可能搭载24架歼-35舰载战斗机和歼-15电子战机。



歼-35隐形战斗机。

综合来看,到2030年,中国海军有望部署近100架舰载隐形战斗机,这标志着海军航空能力以及地区军事力量平衡将发生重大变化。然而,在联合行动整合、隐形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以及先进隐形材料和航电设备维护等方面,中国仍然面临挑战。



中国海军“辽宁”号和“山东”号双航母战斗群。

除了“福建”号航母之外,其他现有和未来的舰艇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操作歼-35隐形战斗机。配备滑跃起飞系统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不太适合为弹射起飞操作设计的重型战斗机,但改进型歼-35滑跃起飞型理论上可以部署在有限的任务范围内。未来的中国航母,例如预期的004型核动力航母,可能将配备适合展现歼-35全面作战能力的弹射起飞系统。此外,陆基舰载航空兵训练设施的扩建表明,歼-35岸基部队可以补充舰载作战能力,从而扩大部署范围。



076型两栖攻击舰配备了一台电磁弹射器。

中国076型“四川”号两栖攻击舰也配备了电磁弹射器,使其能够发射大型无人机,甚至可能弹射像歼-35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虽然“四川”号两栖攻击舰在高端海战中的作战能力低于一艘完整的航空母舰,但其在南海等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显著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其舷号51开创了全新的“5X”编号序列,凸显了与传统“3X”编号序列的其他两栖攻击舰的区别。



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FC-31原型机。

歼-35本身有着相对较长的研发过程,始于2012年左右发布的FC-31计划。FC-31最初作为外贸机型进行推广,后来引起了军方,尤其是中国海军的兴趣,旨在作为现役的歼-35舰载战斗机的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专为航母作战而设计的歼-35海军型出现了,其特点是结构加强、折叠机翼、弹射起飞杆和着舰钩等改进部分。



中国空军采用的歼-35A陆基隐形战斗机。

10年代和20年代初,多架原型机陆续进行了试飞,最终于2021年发布了更精致的歼-35原型机,它通常被称为中国海军的“新一代”舰载隐形战斗机。与此同时,歼-35A作为陆基中型隐形战斗机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PLAAF),并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



歼-35隐形战斗机可能配备的各种机载设备。

虽然准确的技术参数尚未公布,但普遍认为歼-35比歼-20略小,估计长度约16.8米,机翼展开时翼展约12米。为了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着舰,歼-35安装了机翼折叠机构。估计空重在17~18吨之间,满载情况下最大起飞重量可能接近25吨,可以从航母上弹射起飞。早期原型机配备两台RD-93涡扇发动机,量产型可能采用国产涡扇-13E或涡扇-19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提供必要的推力。据报道,其有效载荷约8吨,与美国F-35C“闪电II”舰载隐形战斗机相当,但作战半径略大,最大飞行速度也略高。



“福建”号航空母舰的3D渲染图,会同时配备歼-15和歼-35舰载战斗机。

隐形性能仍然是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基本设计考虑因素,内置弹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并采用锯齿状进气口、边缘对齐表面以及吸波涂层等隐形设计。机载航电系统可能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系统和头盔显示与提示系统。可能配备的武器弹药包括霹雳-15超视距空空导弹、霹雳-10近程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空地弹药。不过,鉴于缺乏公开可信的技术数据,在进一步获得更多官方信息和实战证据之前,预测这款新型单座双发中型隐形多用途战斗机的具体性能时,应当采取谨慎态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