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Brooklyn
本文转自: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首次登上大剧场
木兰文艺队
十五年来登上最大剧场
用自己的真实故事
回应日常生活的重量
票价低至8.8
票价设置
F档8.8元 E档18.8元 D档28.8元
C档38.8元 B档48.8元 A档58.8元
(选好档位后可自由选座)
扫码购票
观看演出有周边赠送哦!
纪录剧场
《从清晨到夜晚》售票开启
“这是她们的故事,也是女娲的故事,是每一位母亲的故事。”
“母亲”与“孩子”,似乎是一组说不尽的关系。
你期待成为一位“母亲”吗?
作为母亲,你是否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满意和骄傲?有没有仔仔细细回忆自己每一天度过着何种日常?是否会在入睡之前,悄悄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在琐碎、繁忙的母职日常之外,你期待着他人能够看见你身上哪些独特的色彩?
你享受成为一个“孩子”吗?
你是否因为成为母亲的孩子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会不会常常觉得和母亲说不到一块去?你有仔细地观察过母亲的一天吗?
小剧场首演版剧照
拍摄者:张煊棋
01
这是姐妹的亲身经历
《从清晨到夜晚》诞生于木兰文艺队去年秋天至冬天为期两个月的戏剧工作坊。工作坊带领者呼延婷每周日下午,与姐妹们相聚在木兰的活动室内,通过丰富的戏剧游戏、表演探索,与姐妹们共同挖掘围绕母职、流动经历的戏剧表达。参与工作坊的伙伴们既有已经成为母亲的姐妹,也有仍是女儿身份的木兰志愿者。
去年冬天,在木兰十五周年的共聚活动中,木兰文艺队的姐妹们将一出共同编创的纪录剧场作品《从清晨到夜晚》搬上舞台,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这出戏描述了“不完美”的妈妈的一天,取材于文艺队姐妹们的亲身经历。
站在小小的黑匣子空间中,她们或表演,或讲述,或歌舞,将观众带到拥挤的地铁车厢、逼仄的六环出租屋、喧闹的医院产房……以一个又一个一天中的“时刻”,串联起姐妹们从他乡流动至北京,从青春年少成长为母亲的人生历程。
这些故事里,有母乳喂养所带来的身体疼痛、有孩子陪伴在身侧所收获的快乐与幸福、也有户籍制度下对子女升学的焦虑……
小剧场首演版剧照
拍摄者:张煊棋
02
这是有关“妈妈”身份的故事
这是从家乡来到北京生活的基层妈妈们的故事:
一个北漂的母亲在晚上用神话故事哄睡女儿后,终于开启了这一天中唯一属于她个人的惬意时刻……戏剧由此拉开帷幕,穿插着神话中“造人”的女娲成为母亲之后,也要经历的诸多育儿困境,在现实与神话的互文中,勾勒出母亲们的“一天”。有忙碌,有快乐,有痛苦,有争吵……许多具有幽默色彩的情节也置于其中,引得在场的观众笑声连连。
这出戏将当代母亲日常与女娲神话进行拼贴,以荒诞、温情又不失锐利的笔触追问跨越千年的“母职”意义,在丰富、细微的情感流动中,从清晨到夜晚的昼夜交替中,重新看见每一位母亲与她们的劳动。
这不仅是从家乡来到北京生活的基层妈妈们的故事,它或许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脉络与关联,它讲述的一切并不是特殊的,而是常见到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你总能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些许自己或者自己母亲的影子,但也正因为它是容易被我们忽视掉的真实,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显得如此动人可贵。
小剧场首演版剧照
拍摄者:张煊棋
03
她们在演后谈
《从清晨到夜晚》中关于哺乳疼痛的叙述,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母职神话的华丽包装,暴露出其中血淋淋的生理真相。当社会将"为母则刚"作为赞美的套话时,实则是在完成一场精妙的暴力转移——将结构性压迫转化为个人坚韧的证明。母亲们被迫在沉默中消化这些痛苦,而她们的伤口,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被异化为母爱的必要祭品。
但在这血与泪的叙事中,我们同时看到了女性生命力的惊人绽放。这种生命力不是社会期待的"温柔坚强",而是一种近乎野性的生存智慧——在持续不断的疼痛中开辟出新的生存维度,在身体被不断撕裂的过程中重构自我认知。这种带着血腥气的生命力,既是对生育真相的诚实记录,也是对母职浪漫化的有力反叛。当女性开始平静讲述这些被噤声的疼痛时,她们实际上是在夺回叙事权,将私人体验转化为公共话语,在疼痛的废墟上重建主体性。
——观众 乐华
木兰姐妹的故事太动人了,看到她们脱去日常的外壳,在舞台上舞蹈、放歌,让我很受触动。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柔软与韧劲,虽然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很多时刻下意识的情感流露比专业演员的表演更有感染力。导演也用了很多舞台巧思让大家把自己能量发挥出来,非常喜欢这场演出。
——观众 蛙蛙
当社会热议"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时,这群来自木兰的北漂母亲用身体给出了终极答案,这种糅合了乳汁与镁粉的生存智慧,正在重塑新时代对于"母亲"的定义。
也许女性的困境从不是孤岛,她们把个体的阵痛织进共同的叙事,女性值得被看见、被讲述,她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廉价的赞美,而是让那些深夜缝补舞裙的手,也能有机会触到公平的天光,强烈推荐大家观看。
——观众 大粒
剧后谈现场照片
拍摄者:张煊棋
“这些分享,让我看到了木兰姐妹们温柔包容的姐姐形象之外的属于‘小女孩’的一面。也让我开始思考,其实母亲并不是一夜之间变成母亲的,她们在生下孩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既是母亲,也是女孩,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才能蜕变成一些人刻板印象中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的妈妈。可是很多母亲在成为母亲的第一天,就在被用‘完美妈妈’的标准要求着。
我也想起我的妈妈,想起尽管我听了很多遍《不完美的妈妈》,尽管我自认自己不会用那些准则去要求我的妈妈,并试着鼓励我的妈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尽管有时我也会因为我的妈妈有些传统的观念与她发生矛盾,但实际上我在遇到困难或是感到难过时,仍想第一时间回到她身边,在我的潜意识里她似乎永远是那个强大的令人安心的存在,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去给妈妈打个电话,问问她当她还是一个女孩时发生的故事。”
——表演者 一帆
周末的戏剧工作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放松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演出,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真的很开心,能做成这个事情。
——表演者 王贞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上班,接孩子,送孩子,一到周末,我感觉特别开心,我们木兰的姐妹们每周有两个小时排练节目的时间,我这个时候是最放松的。今天我感觉演的很成功!
——表演者 张红
我们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是最最普通的女性。我们在北京工作,有幸与木兰结识,能够在我们工作、闲暇之余与一群可爱的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我们育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我的孩子曾经是流动儿童,现在是留守儿童,我没办法在北京一直带着他们。我在戏里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我的孩子在北京没有学籍,所以我选择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我能调整好我的状态,带给孩子更多力量,也是因为我身后有庞大的木兰的姐妹团,她们能吸收我负面的情绪。有这样坚强的后盾,能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我特别幸运。
——表演者 邢彦双
5月4日和5月5日,木兰文艺队的姐妹们携手登上更大的舞台,将《从清晨到夜晚》这部戏剧带给更多的观众朋友。我们非常期待大家能与我们一起,在这出有笑有泪的纪录剧场中,穿越时空隧道,听见常被遮蔽的母亲的声音,看见女性熠熠发光的劳动。
大剧场复排版剧照
拍摄于晓剧场
从清晨到夜晚
纪录剧场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2025.5.4 19:30-21:00
2025.5.5 14:30-16:00
(包含演后谈)
演出地点
北京·晓剧场(回龙观文化艺术中心)
表演与共创
木兰文艺队
(邢彦双 王贞 黎鸿雁 赵倩
李莉伟 张景云 王一帆 张梅珍
张红 陈彩燕 毕瑞仙 邹小利
袁梅 周昕姝 段玉)
导演/构作
呼延婷
舞台设计
张怡凡
灯光设计
卢欣然
影像设计
Brooklyn
音乐设计
蔡雨濛
肢体指导
桂玥璇
文本协助
潘佳怡 黄凤仪
扫码购票
票价设置
F档8.8元 E档18.8元 D档28.8元
C档38.8元 B档48.8元 A档58.8元
选好档位后可自由选座
观看演出有周边赠送哦
木兰女工文艺队
我们一起,集体创作,反映女工工作、生活和情感——我们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一起,表演和释放,在劳动者的舞台——歌颂劳动,展示自信;
我们一起,向社会发出倡导——男女平等,女工权益不可忽视;
我们是社会的主人。
木兰女工文艺队是木兰花开社区活动中心开展的一个独立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丰富打工姐妹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艺为载体,建立姐妹们的支持互助网络;以文艺为手法,为姐妹们赋能增权,提升自信;以集体创作为重要工作方法,促进群体发声。
木兰女工文艺队成立 15年以来,开展了近 800 次活动,对外演出、社区晚会演出和打工春晚演出 百余 余场次,原创作品有17首歌曲,6支舞蹈,2个小品,10部戏剧,2个游戏剧场,陆续参与女工人数 218 人,文艺队骨干累计 73人,受益人群不完全统计15000 余人次。
滑动查看木兰文艺队
演出《生育纪事》剧照
拍摄者:李昊
纪录剧场
《从清晨到夜晚》首演剧照
拍摄者:张煊棋
点击查看木兰女工戏剧坊相关推送: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15日,是一个以关注和服务来京务工的打工女性为宗旨的非营利社会服务公益机构。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在打工者聚居的社区建立活动中心,以活动中心为平台,引进外部社会资源,为打工女性及其子女提供文化教育和精神方面的服务,通过扩大打工女性的社会交往面,增加彼此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拓展打工女性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其独立自主和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打工姐妹团结互助
创造美好生活
团结互助|独立平等
尊重劳动|争取发展
公众号:mulanhuakai2020
微博号:mulanhuakai@sina.cn
邮箱:mulanhuakai2010@126.com
官网:www.mulanhuakai.org.cn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