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举行了开幕式。

新京报讯 4月25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副区长郭洁,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丽莉,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捷,以及参演团体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本次邀请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心主任、一级演员于洋主持。

本次展演围绕“原创戏剧,时代共鸣”主题,秉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在举办形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展演活动将从北京拓展至乐山,特别设立“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核心板块,并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将于今年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从左至右: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副区长郭洁,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捷。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举办的一项全国性戏剧演出活动,创办于2015年,始终秉持立足人民、守正创新的宗旨,讲好中国故事,聚焦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集结和展示中国原创话剧风采。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在开幕式上谈到,“十年来,共有124个参演团体参与、238个剧目、线下演出915场、线上演播671场,受众达360余万人次,成为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中国戏剧品牌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国家艺术基金、各参演院团及广大媒体的鼎力支持下稳步前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将继续坚守人民立场,深耕时代主题,不断深化交流协作,激发行业活力,构建共生共荣的创作生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朋友,更好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国话经典《大宅门》揭幕邀请展,北京主单元大小剧场精彩绽放

开幕当晚,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版《大宅门》作为开幕大戏拉开本届邀请展的帷幕。诞生于2013年的话剧《大宅门》,由刘深编剧,郭宝昌、李欣凌执导。历经十二载,巡演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所到之处备受推崇。话剧版《大宅门》将长达70多集的电视剧《大宅门》浓缩为两个半小时的话剧,展现了白氏家族从光绪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后近百年的风云变幻。作为国家话剧院经典保留剧目,该剧此番再度登台“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本轮的八场演出中,吴樾、王新、刘佩琦、常玉红等老戏骨倾力出演,将与观众共同度过一个荡气回肠的“五一”假期。此外,由陕演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演出的话剧《白鹿原》也将同期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作为国家话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大宅门》再度登台“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作为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最早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在采访中,傅维伯聊起这次开幕大戏《大宅门》,“《大宅门》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个保留剧目和代表作,演了十多年,受到社会的关注,也体现了国家话剧院在创作上对原创话剧的一种尊重和探索精神”。

在展演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中,5月-8月,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系列”作品《春逝》、上海戏剧学院与福建宁德市周宁县委宣传部(文旅局)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树魂》、青岛市话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烟火人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现实题材话剧《如歌》、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北京风雷京剧团“梨园三部曲”之《网子》、新青年剧团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舞台剧《浪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历史大戏《杜甫》九部作品,将先后登上国家话剧院剧场、国家大剧院与首都剧场的舞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陆莉萍携剧目《浪潮》来到本次邀请展,据陆莉萍介绍,从2015年第一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经有五六部作品相继参演,“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给国内的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这里汇演,除了作品的演出之外,还有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国话也做了非常多的其他周边活动,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立在采访中表示,很荣幸作为中国原创话剧的深耕者,带着话剧《如歌》,能够参加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这不光是对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作能力的一个认可,更多的是对原创精神的一次深度的呼吁。“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全国话剧界是一个标杆性的平台,我们能够参加这次展演,和更多优秀院团、优秀剧目能够同台进行交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小剧场同样精彩不断,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话剧《爱情失格》《万火关》,纪实剧场《裁·缝》(老顾篇)以及《围雾迷城》等作品将先后在国话先锋智慧剧场上演。北京人艺经典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也将再度回归人艺实验剧场。此外,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的《Hi,我找吕布》、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出品并演出的《孤村》等来自全国各地院团的优秀作品,也将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展现出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主单元展演期间,主办方特别策划了“十周年海报回顾展”,集中展示了从首届到第十届参演的所有剧目海报,精彩再现了历年来的艺术成就与瞬间。


“十周年海报回顾展”,集中展示了从首届到第十届参演的所有剧目海报。

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推动话剧艺术普及与发展

本次邀请展在举办形式上大胆创新,首次走出北京,启动“乐山展演月”。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捷在开幕式上谈到,“衷心感谢邀请展组委会选择将乐山作为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举办城市。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东风堰三大世界级遗产,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美誉。此次乐山展演月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0日—6月10日,我们将全力做好剧目展演相关保障服务工作,确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举办和高效精彩呈现。同时,诚挚邀请和热烈欢迎全国各地话剧艺术爱好者来乐山欣赏精品话剧、游览山川美景、品尝鲜香美食。”


《四世同堂》将作为开幕大戏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礼堂上演。

5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导演的话剧《四世同堂》将作为开幕大戏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礼堂上演。在此之后,由赵淼编剧、导演的三拓旗形体戏剧《水生》,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纪录式戏剧《了不起的你》,根据老舍文学作品创作,由黄盈编剧、导演的话剧《我这半辈子》,以及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四部作品将先后在乐山夹江剧场、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山沫若剧场上演。

乐山展演月期间,还将展映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青蛇》《抗战中的文艺》《苏堤春晓》,并举办 “戏剧普及工作坊”,届时邀请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深入校园和群众之中,开展表演培训与专业指导,推动话剧艺术在乐山的普及与发展。

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首次走出北京,采用双城举办的形式。组委会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共同探讨双城互动的办展模式,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办展提供理论方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西城模式”大放异彩,群众性戏剧《京报》两地上演

历经十载深耕,西城区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战略合作不仅缔造了“央地协同”的里程碑式合作典范,更在戏剧生态培育领域形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西城模式”。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表示,“经过十年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发展,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已经成为首都核心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优秀的文化品牌。在未来,西城区将继续与国家话剧院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凝聚示范、辐射带动等积极作用,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以艺术滋养百姓生活。”


由西城区文化馆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

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上唯一一部群众性戏剧作品,由西城区文化馆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将再度回归本次展演,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在展演期间精心策划了系列公益活动:“我与大师零距离”剧目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剧目影像放映及展览等,旨在通过这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市民更深入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展演期间还将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话剧艺术。在票价方面,本次展演将继续秉承惠民原则,确保更多市民能够轻松走进剧场,享受高质量的话剧盛宴。

高校展演月启幕,赋能戏剧人才培养与文化创新

为响应文旅部推进优秀文艺作品进高校演出的指示,加强社会文化资源与高校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特别设置高校展演月活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以更深度的参与为活动注入强劲动力。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高校展演月必将有效促进学院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为培育新时代戏剧人才、推动文化繁荣注入活力,更为高校与行业间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资源互换提供了宝贵契机。”

9月,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将上演由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话剧《告别》与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此外,由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北上》,即将亮相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为本次邀请展画上圆满而精彩的句号。

高校展演月活动力求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文艺之力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彰显新时代戏剧教育服务社会、连接行业、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滕朝

校对 刘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