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南城的前门大栅栏

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

古老建筑——‌大观楼‌

它不仅是京城商业文化的地标之一

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活化石

从清末戏楼到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从戏曲舞台到银幕光影

大观楼用一座楼的变迁

书写了半部中国近代文化史

《运河之上》节目为你解读

为什么说 一座大观楼

半部中国电影史

北京大观楼影院

说起大观楼的历史

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

最初这里名为“马思远茶楼”

是南城百姓听书品茶的

市井文化聚集地

1905年中国早期电影先驱

照相馆老板任庆泰

将这座大茶楼买下

正式更名为“大观楼”

并将它改造为一座戏楼

专门上演京剧、梆子等

京城老百姓喜欢的传统戏

这座‌大观楼建筑极具特色‌

整体看三层砖木结构

楼顶廊檐是雕梁画栋

楼身则是朱漆廊柱

与西洋玻璃窗融合

这种风格充分体现了清末

“中西合璧”的独特审美

一时吸引了不少

老北京市民的眼球

再加上绝佳的地理位位置

地处前门外大栅栏商街

引来一众京城名角

云集‌至此粉墨登场

京剧大师老生名宿谭鑫培

武生界泰斗杨小楼

都曾经在此登台献艺

当时大观楼名动京城

成为南城戏曲文化的中心


京剧戏曲表演图

真正的历史转折

发生在‌1905年‌这一年

任庆泰受西方电影启发

联合京剧名家谭鑫培

独家拍摄了中国第一部

里程碑式的电影《定军山》

并且在大观楼首次进行放映

这场电影的放映标志着

中国电影工业的起点

大观楼戏院也因此被冠以

“中国电影诞生地”之称


拍摄电影《定军山》复原图

20世纪20年代

大观楼转型为专业电影院

老戏楼迎来黄金时代

1927年首次引入有声放映设备

放映明星影片公司

制作的电影《歌女红牡丹》

当时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那一时期的京城文化名人

鲁迅、老舍等也常光顾此地

张恨水小说也多次提及

“大观楼的电光影戏”


《歌女红牡丹》剧照

然而时间到了抗战时期

“卢沟桥事变”以后

日寇的铁蹄肆虐华北

北京城被日军占领

大观楼遭到了日军强占

一度沦为放杂物的仓库

很多珍贵的胶片被毁

这种焚琴煮鹤的行为

令大观楼遭到空前的劫难

不仅珍贵的资料丧失很多

大观楼楼体也损毁严重


戏楼遭毁示意图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大观楼历经多次修缮

‌1987年‌按原貌修复

大观楼影城开设了

“中国电影第一厅”主题展馆

陈列《定军山》剧照

和手摇放映机等文物

尤其是到了‌2018年‌

大观楼影城又入选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从此这里定期举办

经典主题电影展映

胶片修复讲座等活动

古老的大观楼再次

成为了宣传电影文化的园地


大观楼影城老式放映机

今天走进大观楼影城

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

影城内的 “中国电影历史长廊”

通过全息投影技术

生动地重现了

120 年的光影变迁

观众们可以在这里

看到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到现代的

有趣又波折的发展历程

如今位于大栅栏的这座老影楼

既是老北京人的怀旧地标

也是年轻影迷的“朝圣”之所

影院一楼是文旅融合空间

新旧合璧相得益彰

一边是有趣的冰箱贴

丰富的文创产品

可口的观影食品

特色的盖章打卡点

一边是木质的老楼梯

斑驳的旧海报墙

黑白底片的明星剧照

老式的手摇放映机

极富年代感的胶片

这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

光影交织的百年故事


大观楼影院内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第十五届北影节期间

西城区发布了五条

“跟着电影去旅游”打卡路线

大观楼就在其中

再有本届北京电影节

“北京展映”单元

大观楼影院也相应推出

“京剧电影工程”

系列的相关专题

在大观楼影城二楼放映

十余部精彩的京剧电影

是不是让您又梦回从前

那个电影第一次诞生的年代


大观楼影院外部

从茶楼喧闹到影院沉寂

从战火劫难到文化重生

大观楼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

凝视着中国从传统

走向现代的每一步

从《定军山》的默片时代

到北影节的数字盛宴

前门下的大观楼始终是

中国电影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2025年的这场光影重逢

不仅是对120年辉煌的致敬

更是京城大观楼对未来

“电影+文旅”生态的探索

下次路过前门大栅栏

不妨推开那扇朱红色的老门

与历史来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

触摸的不仅是历史

更是一个时代对

文化传承的深情告白

嘉宾


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专家 李哲(左)

首都电影院 市场及运营经理 张淼 (右)

节目回听

请点击下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