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一声轻微的叹息;不怕,一句温柔的安慰。
2017年,一部名为《哎哟,不怕》的话剧在上海、北京连演22场,打动了万千观众。
这部由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与解放日报社共同推出的话剧,是我国首部由癌症患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疗愈戏剧。
今年5月,话剧《哎哟,不怕》2.0版即将在上海与观众见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将为读者赠送限量公益票。(成功报名后,1位用户可领2张赠票,先到先得。演出开始前,凭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在门口领取演出票。)
演出时间:2025年5月8日19:15
演出地点:星临天下剧场(四川北路939号滨港商业中心5楼)
35年前,《解放日报》刊发的一篇长篇报道《上海,有家癌症康复“俱乐部”》,标志着全国首创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组织——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正式成立。
2014年,由解放日报社开办的一个名为“哎哟不怕”的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哎哟不怕”,谐音“癌友不怕”,是当时全国唯一由权威媒体打造、以普及抗癌知识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哎哟不怕”连续推送的64篇《周佩日记》打动了许多读者。
周佩是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会长,1989年,39岁的她被发现患上晚期胃癌,医生预言她活不过1年,但她奇迹般地坚持了25年,在担任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校长期间,帮助了无数癌友重拾活下去的信心。
2014年,周佩癌症复发了,她在病床上忍痛写下的64篇《周佩日记》,至今仍鼓舞着许多读者。在话剧《哎哟,不怕》中,周佩化身佩莲,传递爱与希望。
2017年10月,话剧《哎哟,不怕》在上海上演,感动了许多观众。
2025年,在周佩离世十周年之际,她的故事将被重新搬上话剧《哎哟,不怕》2.0版的舞台。为此,上海市康复俱乐部与解放日报社早在一年半前就开始精心策划。
在上一版中,《哎哟,不怕》带领观众感受了“戏剧疗愈”的力量——演戏也能治病。在2.0版中,观众将见证“艺术疗愈”对癌症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逐步提高,很多癌症患者不再“谈癌色变“,他们更害怕的,是患病后与社会的脱节、自身价值的丧失。“我们在上一版中所提出的“不怕”的内涵,在2.0版中将有新的延伸。”话剧的出品人之一、上海市癌症患者俱乐部会长、该剧演员之一王文平说。
癌症患者最怕什么、最缺什么?《哎哟,不怕》2.0版导演周恺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他担任了《哎哟,不怕》的制作人,4年前他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一名志愿者,成了会员。身患5种癌症——前列腺骨转移、肠癌肝转移、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他,这几个月来带领《哎哟,不怕》的演员们夜以继日地磨戏。“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癌友们缺的是好的心态。这部戏想带给大家的,就是直面坎坷、微笑前行的勇气。”周恺说。
8年前,一群癌症患者在《哎哟,不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在笑与泪中,传递爱与希望。这8年来,他们的人生因这部话剧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在2.0版中,他们将以自己对生命的新感悟,继续演绎“不怕”的故事。
而一些新角色的加入,则将向观众讲述“负二代”如何面对人生、夫妻癌如何携手渡难关、22岁怎样对三阴乳腺癌说“不怕”的励志故事。
原标题:《癌症患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疗愈戏剧,请你来看》
栏目主编:周文吉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