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主题为“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4月25日,深圳市宣传周活动在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启动,标志着以“职业健康‘圳’先行”为主线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活动通过情景教学、互动科普和专家义诊相结合的形式,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同时,重点聚焦职场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沉浸式体验助力健康理念传播

活动现场设置了趣味游园,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帮助劳动者“去班味”:体验不同行业的专业防护装备,提升防护意识;情绪颜色球和“丢出烦恼”飞盘九宫格,帮助参与者释放压力,传递心理健康正能量;“职业病快问快答”帮助市民补全职业病防治常识短板,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在义诊咨询区,医生针对久坐肩背疼等常见问题提供了专业建议。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强调:“职场压力需及时疏导,可通过运动、冥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同时企业也应建立更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来了都不白来,知识学到了,奖品拿到了,还解决了职场上的健康疑惑!”参与活动的职工小李感慨道。



除了主场活动外,宣传周期间,深圳还将陆续推出《安全“镀”过每一天》系列视频、《什么是职业病》动画视频展播,开展《你好健康》电台直播、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推动职业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目录扩容劳动者身心健康守护升级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即将实施,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首次被纳入法定职业病类别。这一调整反映了职场健康问题的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强度工作、职场人际冲突以及职业转型等所带来的压力,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深圳市自2020年启动了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聚焦公交司机、快递员、视屏作业人员和消防救援人员等重点职业人群开展职业紧张调查,并通过针对性心理健康干预,保护相关职业人群心理健康。

多措并举构建防控新格局

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传统职业病危害依然不可忽视。深圳市职业病监测数据显示,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持续位居首位,且中小微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仍然薄弱。为此,深圳创新推出四大举措。


重点行业专项治理:针对印刷、电镀和电子等行业实施职业病危害闭环管控,通过“识别监测—风险评估—工程治理—效果评价”全链条防控,提升源头防控能力。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将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秉持“科学监测、精准防控、标准推广”理念,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构建“一体化”职业健康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人群和目标疾病“双拓展”。

创新中小微企业帮扶模式:以工业园为单元,建立“监测评估—工程防护—健康促进”园区帮扶机制,发挥三级技术支撑体系联动作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难题。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同志表示,未来深圳将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压紧压实政府、部门、企业、劳动者四方责任,明确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清单,提升其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履职能力。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加快深圳市职业健康智慧平台建设,探索推动AI技术在职业健康管理领域应用。以协同共治为路径,凝聚社会共建合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全面深度参与。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筑牢劳动者健康防线,持续擦亮“职业健康圳先行”品牌,打造“沉浸式”宣教阵地,让职业健康知识融入城市脉络,让职业健康防治理念深入人心。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 韩成良 通讯员 深圳市职防院

摄影:南都记者许松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