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今地方名人,曾经旗鼓相当的对手——一局细棋,局势反转30步内,让人心脏狂跳。
回忆恩师王业辉复盘第三局
这几年坐火车回家乡巢湖,我都是从巢湖东站下车的。
出了火车站,望东南方向看去,便可以看见两座山——旗山和鼓山。它们隔着一条公路对峙耸立,皆因形状得名。
东边的那座山一端突兀,曲折延绵,像一个飘扬的令旗,叫做“旗山”;西边的那座山整体浑圆如鼓,叫做“鼓山”。两座山高度不相上下,据说,是成语“旗鼓相当”的原始出处。
古时,人们常用“旗鼓相当”指参战双方对阵,实力相等,现在,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为什么这么比喻呢?
因为旗和鼓,是下达军令指挥军队作战的通讯工具。白天光线充足,士兵靠视觉和听觉工具传递信息--挥动令旗,下达进攻指令;敲锣,下达撤退命令。
夜间光线弱,士兵只能靠声音传递信息--听到鼓声响起,军队进攻;听到急促的锣声响起,部队撤退,就是所谓的“鸣金收兵”。
今天写的这盘棋,就是我和我的一位“旗当相当”的老对手吴燏老师的一盘棋。
曾经的我们,下过多盘,胜负参半。比赛中,我们是让对方久攻不克,难缠的“劲敌”。他曾开玩笑地对我的老师和旁观者说,见到我就“头疼”。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如今的吴老师已是家乡小有名气的围棋名师,也是巢湖市围棋协会秘书长,弈缘围棋俱乐部老板,数一数二的高手。
言归正传,这局棋是巢湖市第二届升段、定段赛的一局,对弈于1991年2月21日下午1时半。我执白对吴老师,最终胜2又1/4子(当时规则:黑贴白2又3/4子)。
我的复盘和王老评论如下:
这局棋谱并不完整,从结果看是一盘差距不大的细棋,不知什么原因,手数只记录到中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我们沿着王老的笔迹,学习他“高屋建瓴”的分析吧。
【图一】
行至上图【图一】,黑17大飞守星位角,王老认为,不如在18位守小目角。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对于星位,小飞守角并不稳固吧。
【图二】
接下来,黑25逼,虽然对白左侧的拆边有威胁,但王老以为不如在A位一带挂角。布局阶段,“进角银边草肚皮”,A位挂既可以分角,还可以扩展上边黑棋势力。
由此可见,吴老师的选择,或许证明他也是一名“进攻性”选手。
【图三】
之后,因为受到黑27小尖的压迫,白28拆二,见【图三】。王老认为,白28重滞(凝重滞后的意思),应该在A位拆边。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哪里敢呢?因为水平接近,在“进攻型”吴老师面前,我一定是害怕白26一子被“割了尾巴”,所以才这般小心翼翼,不得洒脱。
【图四】
黑29松缓,应左边A位打入。王老果然犀利!
【图五】
白30跳,终于捡到便宜,获得左边实空。
双方行至【图五】,匪夷所思的一手出现了--白40脱先挂角!放着角上的巨大实地不拿,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白40当然是应该在A位打吃,之后吃掉角上两子。
【图六】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黑41还跟着守了个角,白42又虚无缥缈地走在高位,最终被黑抢到43位立,白大损!
王老看着,一定非常痛心吧?
【图七】
又走几手之后,白52跨,太急功近利,贪吃一子,不好!应在A位飞,继续攻黑。
【图八】
如上图【图八】,结果一目了然了,白下方大势被破!
【图九】
白84上边定型后,双方形势仍旧“旗鼓相当”。
黑85矛头指向右边,如【图九】,开始了最后的战斗。然而,王老认为以下“黑棋下得极坏”。
【图十】
我想,“坏棋”可能就是从91打入,引起战火开始的吧?
【图十一】
白92挡过于强硬,如图【图十一】,逼迫黑棋逃出,撑个“鱼死网破”。白92在93位简单挡一下就好了,局面仍然可下。
【图十二】
黑99分断,三块白棋,定要拿下一块!黑109又悍然冲出,放弃了在A位断成活的可能,要生吞白四子。
战斗激烈,令人吃惊!
【图十三】
哪知,黑漏算了白112位扳的好手!黑一团子差一气被吃,惨烈!局势反转,胜利的天平又倒向了白方。
然而,从最终结果是细棋来看,白方并未获得大胜。可见,吴老师官子功夫应该是相当厉害的,扳回了不少!
总结全盘:
黑布局稍显落后,但从白40价值判断不清,白52用强,双方形势逼近。在其后大概30手的战斗中,黑棋误算,局势反转,让人心惊胆战。
所以,屏幕前的大小棋友们,一定要在平时多练习死活题,这样和“旗鼓相当”的对手战斗,才不致于吃亏。
好了,感谢大家阅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