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人在西湖山上拍下这一幕:

有两个孩子在山上居然吆喝卖黄瓜,

还在泡沫纸箱上贴着纸写着:

5元一根,

旁边还贴上付款二维码。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摆摊卖黄瓜

两孩子其中的男孩母亲马女士。

从马女士口中得知,

原来在西湖山上卖黄瓜

是孩子们的心愿,

也是约定了很久的社会实践活动。

4月20日当天天气不错,

和小伙伴相约了一个月

终于决定一起带孩子去卖黄瓜,

小朋友们也都兴奋得不行。

马女士老家在四川成都,

如今定居在余杭。

上山卖黄瓜的两个娃

都是7岁读一年级,

一个家在余杭街道,一个在未来科技城,

曾经是托班同学。

4月20日,马女士和儿子,

还有女孩父母,

5人带着33根黄瓜(采购花了64元)

从老和云起登山,

走了半小时,大约下午3点

到了山上第一座亭子开始卖黄瓜。

“那天一开始生意不太好,

期间又换了好几个地方。

也可能是上山太晚了,山上人不多。”

马女士说,

“但是孩子们没有因此泄气,

反而吆喝起来更有劲了。

大约过了四五十分钟,

才有了第一笔生意,

本来孩子们定的卖5元一根,

当时一家五口要买5根黄瓜,

看到他们一下买这么多,

孩子们就决定给他们优惠,

按3元一根卖给他们。


马女士表示,

当问孩子要不要我们帮忙削皮,

孩子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两个孩子相互帮助配合,

男孩负责给新鲜的黄瓜削皮,

女孩则负责把削好的黄瓜送给顾客。

第一笔生意完成后,

给孩子一人奖励了7块5。

“没有生意的时候,

两个孩子会使劲地吆喝,

看到大家不买,还会去做调研。

有人告诉他们吃黄瓜不解渴,

有人说不喜欢吃黄瓜,

还有人说黄瓜卖的有点贵。

剩下没卖完的黄瓜,

最后都分给了山上的老人们,

有的老人还要给孩子们发红包,

孩子们也都没要。”


虽然只卖出了最开始的一单,

本钱没赚回来,

但孩子们成就感满满的,

还说下次要去卖水果。

“孩子们可以体会到赚钱不易,

没有门槛的生意很卷很难做,

必须让顾客满意,刮得干干净净……“

马女士说,因为做生意累了,

平时晚上十点多才睡的孩子,

当天晚上九点就入睡了,

“我告诉他,

(卖黄瓜)这个事情没什么门槛,

谁都可以做,所以不是那么容易,

就更要好好读书,未来能做更多的事。”

马女士分享的育儿经历,

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表示赞同和支持,

也有人持不一样的看法。

@依稀:身传言教,现身说法。

@梧桐雨:很不错的实践,下次上午去人多凉快点,下午爬山人少还天气热。

@橙友Q0L3bx:这个行为与好好读书没有必然联系。 让孩子玩玩足矣。

@橙友OQ3rkNkD:阅,不是很赞成这做法。

@x侠:从小到大,培养孩子的营销能力

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参与互动留言。

来源:橙柿互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