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ABPM工作,提高高血压诊断、评估与管理效果。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以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来自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基于ABPM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建议等,共同制订了《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但目前可及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高血压管理和控制中的普遍应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是我国高血压管理和控制的主战场,在基层推广动态血压监测是解决可及性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推动居民就医基层首诊,满足辖区居民对高血压病防治的需求,2025年4月23日下午,密云区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杨继敏老师对我中心高血压专病特色科室成员及慢病科医护人员共10人,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培训。此次培训、出诊工作旨在缩小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主要任务是通过专家指导,提升我中心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为确保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讲解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杨继敏老师进行了充分且细致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页内容,运用直观的图表、清晰的图片以及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呈现。讲解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先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让社区医务人员对这一技术有初步的整体认知。接着,深入讲解监测的操作流程,从设备的正确佩戴、数据记录到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说明。在讲解内容要点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血压波动模式所反映的病情状况,以及如何依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中心医务人员参与度极高,全程专注听讲,不少人认真做笔记。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专家交流。专家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从反馈来看,中心医务人员对这种讲解方式十分认可,认为内容实用、讲解清晰,对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很有帮助。
培训结束后,杨继敏老师带领我中心高血压专病特色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出诊带教,在出诊过程中,对于慢性疾病患者,专家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结合近期检查报告,调整治疗方案,并耐心指导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及用药注意事项。遇到复杂疾病患者时,专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诊断。同时,现场为医生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思路,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通过一个个实际病例,给予全方位的指导,提升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