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听过传统正剧主角的“英雄之旅”
正常世界→冒险召唤→拒斥召唤→见导师→越过第一道边界→考验、伙伴、敌人→接近最深的洞穴→磨难→报酬(掌握宝剑)→返回的路→复活→携万能药回归
例如《星球大战》,就会发现它紧跟着坎贝尔“英雄之旅”的步骤而发展。在电影的开头部分,我们见到了我们的英雄/主角(hero)——农场男孩卢克。他本来生活在塔图因那无聊的古老沙漠(正常世界)中,某天偶然发现了来自莱娅公主的全息信息(冒险召唤)。他跟从这条信息的指引,见到了欧比旺·克诺比(见导师),但是拒绝和后者一起去奥德朗(拒斥召唤),因为他“有太多活儿要干”,还因为“那太远了”。
然而,卢克回到家后,却发现他的伯父、伯母被帝国冲锋队杀害了。他去找欧比旺,宣告他现在想去奥德朗了:“我想学习原力之道,成为像我父亲一样的绝地武士!”
欧比旺一行去往藏污纳垢的港口城市莫斯艾斯利(越过第一道边界),他得到了离群的走私犯汉·索罗和楚巴卡的帮助,得以乘坐千年隼号飞船,卢克则在那里练习使用原力(考验、伙伴、敌人)。他们穿越超空间,来到他们以为奥德朗所在的地方,却发现它已经被摧毁了。他们被带上死星(接近最深的洞穴),为了营救莱娅公主,他们必须击退帝国冲锋队和达斯·维德,结果却差点死在垃圾压缩机里,然后目睹了卢克导师欧比旺的死亡(磨难)。
在起义军基地,卢克实现了愿望:成为一名起义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另外,他还被莱娅公主吻了一下脸颊!(报酬—掌握宝剑)卢克和舰队回去攻击死星(返回的路),他在那里几乎丧命。当达斯·维德瞄准卢克的星际战斗机时,后者听到并听从了欧比旺的声音,在汉·索罗及时归来(复活)的千钧一发,卢克与原力融为一体,摧毁了死星!取得这一惊人的胜利后,卢克、汉和楚巴卡登上主席台,莱娅公主表彰他们营救了起义军,让银河系重获希望。卢克现在是一个完整的人了(携万能药回归)。
不过这一切你都已经知道了。
那么喜剧里的主角呢?
喜剧本身有着异于其他戏剧类型的路数:正剧英雄甘愿冒险,喜剧英雄别无选择;正剧英雄接受自我牺牲的命运,喜剧英雄保命第一、跑为上计!这些差异如何造就“笑”果,进而发展成结构扎实又引人入胜的喜剧?
好莱坞喜剧教父史蒂夫·卡普兰,《老友记》《破产姐妹》《欲望都市》主创的故事导师,曾为《功夫熊猫》《超人总动员》把关笑点,曾培养出多位奥斯卡、金球奖、艾美奖得主。在这里,他将倾尽实战经验,剖析喜剧的底层逻辑,观察那些助力创造《星球大战》等经典正剧的叙事结构和角色原型,如何稍经“曲解”就能用于讲述吸引人的喜剧故事。
让喜剧告别尴尬,回归一个「抓人」故事该有的样子。
窝囊废也要当英雄?拆解喜剧英雄之旅
卡普兰在《喜剧这回事:好莱坞喜剧教父再揭秘经典结构与人物原型》(后浪电影学院最新出版)将正剧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演化为喜剧独有的7个阶段,助你把握叙事结构,合理安排情节:
正常世界→怎会如此→做出反应→建立联系→新的方向→断开联系→冲向终点
原本生活在“正常世界”中的主人公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不可思议的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他们纳闷“怎会如此”,为了回到“正常世界”而做出反应,其间结识伙伴、建立联系,逐渐找到新的方向,努力过程中却与朋友断开联系,之后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而冲向终点,前方仿佛有更美好的世界在等待着他们……
更详细步骤是:
1.正常世界
在正常世界里,你的主人公是崩坏、残破的人,生活在一个崩坏、残破的世界里,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他们自认为过得不错、生活完美,他们的世界运转良好,直到……
2.怎会如此?
狗屎砸到了风扇,苹果车翻倒,一切都乱了套——男孩醒来发现自己长到了30岁,男人发现每天都是土拨鼠之日——这一天到来时,人们会不顾一切地试图回到正常世界……
3.做出反应
正是在此处,你的主人公开始拼命努力,要把其正常世界重新拼凑回来。在《长大》中,这个步骤表现为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抓来自行车,骑去了举办嘉年华的地方,然后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我对着算命机许愿,结果我长大了!”但是没人相信他,这就导致了……
4.建立联系
在喜剧英雄之旅中,你的角色开始建立他们从未建立过的联系。兴趣爱好、伙伴、意外交到的朋友。因为有了这些联系,他们会走上……
5.新的方向
他们走上了以前从未想过的路,这条路通向其发觉到的目标。但就在一切看起来不错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事发生了……
6.断开联系
当他们四分五裂时,局面看上去全完了。一个例子就是在《疯狂躲避球》(Dodgeball,2004)中,文斯·沃恩(Vince Vaughn)看似要出卖队友、故意输掉比赛的时候。但就在那时,这支队伍竟“起死回生”,他们重整旗鼓去实现发觉到的目标,还有……
7.冲向终点
在浪漫喜剧中,那是一场冲向圣坛的奔跑。那是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奔向教堂,或是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跑着穿过曼哈顿,尽力在为时已晚之前找到他的人生挚爱。总会出现一些忙乱的情节,讲的是英雄(主人公),还常常加上其朋友和伙伴,拼命想要实现最终目标。
在《40岁的老处男》(The 40 Year-Old Virgin,2005)中,史蒂夫·卡瑞尔(Steve Carell)意识到,不,他不想和那个书店女孩上床(她在浴缸里自慰——你还必须在场);他意识到自己的真爱是凯瑟琳·基纳(Catherine Keener),于是他必须冲去追她。当然了,因为他不开车,所以他是骑着自行车冲向那个几乎算是灾难的终点。
那么,假如《星球大战》在喜剧里会怎么样?喜剧英雄(主角)也会踏上一段旅途。在某些地方,那与克里斯·沃格勒和约瑟夫·坎贝尔在其书中所写的非常相似。但在很多方面,那又是非常不同的。
卢克的家人被杀害时,他勇敢地庄严宣誓要“学习原力之道,成为像我父亲一样的绝地武士”。而为了不被杀死,一个喜剧英雄会怯懦地设法逃跑。在整部《星球大战》中,卢克都充满冒险精神,勇敢而可靠。他在追着R2-D2跑时,面临着沙人可能会出没的威胁,他抓起一把步枪,胆量不小地跟C-3PO说:“咱们去看看!”
喜剧英雄往往缺乏胆量。沃格勒写道,“英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面对死亡”,而喜剧英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面对生活。根据沃格勒的说法,“英雄接受牺牲的可能性”,而喜剧英雄不得不被拖着又踢又叫,即使这样,他们也在设法逃跑、避免牺牲。
在《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1939)中,当多萝西的三个同伴计划突袭坏女巫的城堡时,胆小狮在坏女巫的城堡外面对铁皮樵夫和稻草人说:
胆小狮
好吧,为了多萝西,我要进去了。不管有没有坏女巫,有没有守卫,我都会把他们撕碎。我可能无法活着出来,但我还是要进去。我只希望你们做一件事。
铁皮樵夫、稻草人
什么事?
胆小狮
劝我不要去!
英雄自己决定去冒险。而喜剧英雄经常别无选择。
英雄通常会遇到一个睿智的老人,而喜剧英雄经常遇到一个白痴,后者无意中说的话却能点拨其一二。
没头脑与不高兴?千面冤种的经典原型
“原型是嵌入我们潜意识中的公认人格,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原型的力量在于其代表了普遍的行为,套用好人物原型,下笔更省力。
卡普兰总结出的喜剧6大角色原型是:傻瓜、单纯者、理性之声、动物、有魔力的欲求对象、骗子。
“傻瓜”
干啥啥不行,自带喜感;
“单纯者”
天真和善,也许是新人,可以向其介绍环境和他人,也即向观众做出说明;
“理性之声”
可充当观众“嘴替”,适时质疑形势,亦可作为喜剧导师指引方向;
“动物”
遵从原始本能,绝不内耗;
“有魔力的欲求对象”
仿佛女神男神,让混蛋转变为更好的人;
“骗子”
无视规则、行为越界,耍花招颠覆了局面。
要始终记住他们是有缺陷的普通人而非英雄模范,因为喜剧中的角色来自我们自己,“Nobody is perfect”。
史蒂夫·卡普兰强调,这不是公式,不是模板。大多数结构良好的喜剧中会有所有这些步骤,但未必按照这个顺序来。许多人认为,喜剧的低谷发生在电影进行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多数电影的确如此,但并非全部。在《土拨鼠之日》中,比尔·默里(Bill Murray)在电影大约半程时设法自杀。在《热带惊雷》(Tropic Thunder,2008)中,大约到电影中间时,小队成员分开行动,本·斯蒂勒(Ben Stiller)再次努力独行。其他电影可能会跳过或省掉某个步骤。在大多数电影中,所有这些元素都会出现在片中某处,但它们必须按照这个顺序吗?未必如此。世界上有很多伟大而独特的非典型电影。虽然大多数喜剧开始于“正常世界”,结束于“冲向终点”,但你的喜剧不需要也这样来。你的喜剧英雄正行进在自己的旅途之中。这些套路可能在许多方面相似,但就如汽车展销厅里人们常说的,“情况会因人而异”。
接下来,就如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在书里写过的:“那么,现在也许可以开始了。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