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财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成为各国争相接触的焦点,而东道主美国却备受冷落。这场外交冷遇,是否预示着单边主义的末日黄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在刚刚结束的,为期两天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原本应该在美国这一“主场”大放异彩的白宫,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处于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虽然是主办方,但美国代表团却发现自己成了被冷落的一方,而中国代表团则成为各国争相接触的对象。多家美媒对此予以关注并纷纷发表评论,直言表面之下暗潮涌动。

根据统计,包括欧盟、世界银行,以及G20今年的主席国南非,还有传统上的美国盟友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都在会议期间与中国代表团进行了深入的会谈。

反观美国,如CNN所描述的那样,“门可罗雀”的现象,让白宫上下彻底傻了眼。这种强烈的反差,甚至让特朗普的高级幕僚们不知所措,只能绞尽脑汁去思考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各国不再热衷于与美国交流?



【东道主美国在此次会议中备受冷落】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也并不难找。首先,特朗普这头“狮子”开口实在太大,吓退了不少国家。本质上,谈判是一门艺术,重点是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但特朗普的做法,无异于直接用一堆过高的条件,去“封杀”谈判。

例如,他对日本提出了,驻日美军军费重新分配、扩大美国汽车等商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以及对美贸易实现零逆差等苛刻要求。面对这样居高临下的态度,任何国家都很难轻易答应。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英韩日在内的一些触碰过美国底线的国家,已经表现出了某种“按兵不动”的姿态。原因很简单:条件太苛刻,我们谈不下去。

其次,中国成功地在关税战中牵制住了美国,这让特朗普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内已经有十多个州,因为关税问题向特朗普发起了法律战。



【加上加州,美国13个州决定起诉特朗普】

这种法律斗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让美国传统盟友们选择静观其变,而非盲目行动。毕竟,与其在没有十足把握时就妥协,不如稍作观望。

而从多个与中方会后的通报内容来看,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交流,主要集中在“关税战、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及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等重大问题上,并且普遍都达成了“有益共识”。

这不仅让参与谈判的各方,找到了合作的切入点,也无疑进一步孤立了特朗普所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

除了上述国家,在越南,情况也颇有戏剧性。面对美国施压要求其加入“围堵中国”的行列,越南明确表示不会在美越贸易谈判中,迎合损害其他市场的做法。此举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政策的直接回击。



【越南总理承诺不会牺牲中国利益】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种种动态无异于一个警钟:他过去利用“极限施压”策略,赢得谈判优势的做法正在失灵。尽管他在回应有关中美谈判的问题时依旧嘴硬,声称“当然有谈”,但事实显然与他说的相去甚远。

对中国而言,在此次会议期间,也选择了对美国财长避而不见,展现了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强硬姿态。

这一态度传递了两个清晰的信息:首先,中国不愿被操控;其次,坚持对等沟通与合作。中方明确表态,拒绝任何形式的“政治演出”,愿意通过坦诚面对实际矛盾,来推进真正的对话。

此外,中方在G20会议上重申了,对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同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加征关税的行为。



【中国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关注非洲大陆的发展方面,中国也展示出了责任感,强调将帮助非洲实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次会议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全球治理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展现出的责任与担当,与美国自私自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明星》周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美国忙着筑墙自保时,中国正为全球治理点亮希望之光。

总的来说,这场看似平静的会议实则暗流涌动。中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各国深入交流,始终强调合作共赢、规则意识和共同发展。

而美方则处处碰壁,其言行不一的表现,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究竟谁在真诚推动全球治理,谁又在玩弄政治把戏。特朗普政府的“恼羞成怒”,恰恰暴露了单边主义,在多极化时代面前的力不从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