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克什米尔枪声再起,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又杠上了!

事情的起因,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枪手从景点冲出扫射游客,造成26人死亡,其中24名印度人、1名尼泊尔人、1名当地导游,这被定性为该地区“25年来最惨烈的针对平民恐袭事件”。

激进组织“克什米尔抵抗运动”宣称负责,称抗议印度政府“人口殖民化”,但印度政府一口咬定,其幕后主谋就是巴基斯坦,远在沙特访问的总理莫迪即刻回国,对着巴基斯坦,就是一顿输出。



第一,断路。关闭两国唯一陆路口岸,切断两国间所有人员物资流动,相当于对巴实施“全境封锁”。

第二,断人。取消巴公民签证,要求48小时内离境,并禁止新签证申请,缩减使馆规模至30人。

第三,断水。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直接掐断巴基斯坦80%农业灌溉水源,威胁1.2亿人粮食安全。

这前两条还好说,不痛不痒的惯用伎俩,可第三条无疑是动了巴基斯坦命脉,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意味着什么?



《印度河河水条约》是印巴间的里程碑协议,这一1960年由世界银行斡旋的条约,即便在1965年、1971年两次印巴战争,以及1999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都未中断,此次破例,堪称“水源核爆”。

当然,按照以往惯例,面对印度的大棒,巴基斯坦必然是要“以牙还牙”的,巴总理夏巴兹召开紧急国安会议,给老冤家回了三份大礼。

第一,关闭领空。禁止印度航班过境,掐断其通往欧洲、中东的空中走廊,日均影响200架次航班,损失超千万美元。

第二,暂停贸易。全面叫停双边贸易,含过境第三国商品,直接冲击印度纺织品、医药原料供应链。

第三,导弹上膛。紧急向边境地区部署枭龙战斗机,沙欣-3中程弹道导弹转入战备,射程覆盖印度全境。



可以说,这一次印巴局势,在短短的48小时内,就跌至1965年以来最低点,而且双方都在往边境增兵,火药味愈发浓烈,相当于进入了准战争状态。巴基斯坦主动出击的可能性不大,但莫迪完全有可能效仿2019年空袭巴控克什米尔,若行动失控,核武器阴影将笼罩南亚。

就在全世界都在呼吁印巴保持克制之际,美国白宫却在事件曝光后几小时内便发表声明,无条件力挺印度,还曾以“窝藏恐怖分子”为由,暂停了对巴基斯坦2.5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更为凑巧的是,美国副总统近期刚好就出访了印度,还签下了价值120亿美元的F-35战机订单。



也就是说,当印度宣布切断巴基斯坦80%水源时,莫迪的专机正载着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军火订单返航。不得不多嘴问一句了,这场恐怖袭击是偶然悲剧,还是精心设计的“地缘核爆”?

只是,印巴之间已经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而现在情况,更不一样了,印度有核武器,巴基斯坦也有核武器。

把一个核国家逼到绝境,会是怎样的后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